第五十八章 清照进门,王佐入彀58(2 / 2)

荀攸拍了一下杨蟠的手“去,攸家底清贫,没啥财物给你。”说完将杨蟠往边上一引,“我来给你介绍几个攸之故友。”

“钟鯀,钟元常,颍川长社县人。”

杨蟠忙先向钟鯀抱拳弯腰行礼,“弘农杨蟠,见过元常先生。”

钟鯀看到杨蟠礼节周到谦逊,并不以官职显耀,顿时心生好感,也跟着回礼“杨府君切莫多礼,我等不告而来,却是失礼了。”

“哎,元常先生言重了,有朋自远方来,蟠喜不自胜!”

紧接着荀攸又引另一丰神俊雅之人上前,“说道此人,还是攸之长辈,吾堂叔,荀彧荀文若。”

“竟然是文若先生,蟠对先生才名早有所知,神交已久,今日终得一见。”

“不敢当先生之言,府君大名,彧早已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着实不负盛名。我二人既是同年,府君称我文若便是。”

“好,那蟠就僭越了,既如此文若也称吾文约便是。”

“还有这小子,郭奉孝,颍川阳瞿人,与彧叔从小相熟,别看这家伙年幼跳脱,可论见识之开阔、谋思之深远,比起我可是犹有过之。”

荀攸担心杨蟠见郭嘉年幼跳脱、恣意潇洒,对于其心志、才华不了解的人,很容易就会将之划为夸夸其谈的轻狂浪子,所以特别向杨蟠解释了一下。

“哈哈哈,有道是‘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公达不用担心,我杨蟠就是这么过来的,又岂会以年龄性格而小看于人。”

“哼哼,我倒是忘了你的轻狂不差于奉孝,你们俩还真是臭味相投,不过此诗倒是蕴含至理,不知全诗如何?”

抄就抄吧,正好杜荀鹤的一首‘小松’与郭嘉此时颇为相符,杨蟠前世自学诗词初始,也曾用此诗激励过自己,所以还有印象,这会儿且用来邀名好了。

二世为人,杨蟠早就扔掉了清高的性子,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何必在乎那点羞臊感,反正这一世无人听过,从谁的嘴里出来就是谁的。所以杨蟠也不矫情,张口吟来。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如何?你既说我与奉孝臭味相投,那么就送与奉孝共勉。”

“哈哈,嘉谢过主公。”郭嘉跳出向杨蟠深深一礼,就地拜下。他不像那俩名士风格,该端着的时候还在端着,对于他来说,只要是看顺眼了,不差那一股子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

杨蟠忙将郭嘉扶起,“哈哈,太好了,此后我幽州之事,就多赖奉孝提点了。”

两人行过君臣之礼后,杨蟠转身看向钟鯀、荀彧,突然弯腰一礼“两位先生,蟠学微识浅,虽有匡世济民之志,但穷思竭力而不得其功,全靠志才、元皓、公与等公呕心沥血而始见其效,今日蟠代幽州黎庶向二位先生求聘入幕,望二位怜蟠之公心,不吝赐教。”

钟鯀、荀彧此时已早有此意,也不再矫情,纷纷向杨蟠行礼“钟鯀(荀彧),见过主公!”

“哈哈哈哈,这下好了,忠终于不用整天瞪着盐铁钱粮抓耳挠腮了,有元常兄和文若、公达在,吾可算得脱。”边上一直在喝酒看戏的戏志才见到杨蟠得偿所愿,也是喜不自胜。

对于戏志才来说,统筹全局,谋划方略自是没问题,但是让他治理民生,操心农、商、工业发展,打理钱粮物资,安排后勤的话,压力就太大了。见到荀彧叔侄和钟鯀到来,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恨不得立马就去交接差事。

“今日对于二郎来说,可是双喜临门啊。”

“公达说得对,蟠今日着实是喜上加喜,来,诸君,蟠敬诸位一杯,今日蟠要亲自作陪,我等不醉不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