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有朋远来,蓟城见闻57(1 / 2)

“公达,尚在颍川之时,听你所言,我还暗自怀疑,更猜度你只不过是为自己恩主吹嘘张目罢了,不料在进入幽州后一路所见,汝所言不虚,却是兄小人之心了。在此,兄郑重向你道歉。”

“元常兄何来如此,快快起身。”荀攸连忙扶起身前的好友,“攸何怪之有,不瞒元常兄,这种事情如非攸亲身经历过,旁人说来,攸也必是不信的。”

“呵呵,今日来到这蓟城,看这城门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彧倒是对这位公达倾慕不已的杨幽州更是好奇了。”

中平三年春末,蓟城南门口走来了三个年龄不一,呈士子打扮的男子。大的两人三十多岁,年轻的一人二十出头,边上还跟着一个年方弱冠,举止洒脱,神态机敏的少年。

四人拿着路引,跟在进城队伍的后面等待城门口检查。虽然时间已近快过晌午,但是排队进城的人流还很长,后边仍然有车马行人在汇聚过来。

蓟城南门外,近千米的官道两旁,稀稀拉拉的摆满了各种大小摊位,有卖烙饼的、卖茶水的、卖皮毛货物、山货肉食。此外还有很多零散的地摊,蹲坐着些中年青壮或者高龄老朽,买些手工活、柴火等乱七八糟的杂物,供给这些排队入城的人流挑选。

这些大小商贩全部呈一个方向罗列,虽然货物纷杂多样却不失整齐有序,仔细看可以发现每个摊位都被用一排排的木桩划定了区域和大小,最前端插着的木杆上还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编号、售卖类型和店家姓名,后边还记着一些计数,不知道是何作用。

“彧叔,如何?是不是挺好奇?”

“这些都是给城内外想自己干些营生、混口饭吃的人划归的‘商业区’。”荀攸先是问了身边的士子一声,紧接着又给做出了解答。

“商业区?”

“这名字和方案还是文约在渤海郡时提出的,在他认为城市及周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田产养家,或者能找上合适的活计求生,至于有能力在城内租赁铺面经商的更是稀少。因而每个地方都存在大量的‘失业者’。”

说到这荀攸看三位伙伴都来了兴趣,借着介绍到。

“‘失业者’是文约给这些没有生活资本的人划的分类,在他看来,大多数人都有着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人中或许有些聪慧之人,会自主的创造财富,但是往往因为资本的缺失,做不到足够的规划和持续性,同时也容易被周围一些恶霸流氓或者庸官恶吏所欺。这样也会降低他们的求生效率。”

“创造财富?求生效率?这倒是两个稀罕词。”最开始说话的那位年长者好奇的问道。

“文约称能自发的去动手制造商品,并通过售卖,易物,或者给养自身的能力为创造财富的能力。求生效率则是说每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生活资源的量。”

荀攸在解释完杨蟠创造的两个名词后,指着这些摊位给众人继续科普。

“就如同这些一般,以官府的名义,提前在城内外的空闲区域划分好这种大小不一的摊位,这些人只需要缴纳少量摊位租赁费用便可在此进行商业买卖,可以根据经营种类选择摊位大小,费用也是根据摊位的大小、位置、以及季节有所变化。”

说到此时,城内有一队二十多人的兵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来沿着官道边巡视了一圈,带头的还挑了几家商贩打了招呼闲聊片刻,便接着带队向城内而去。

“如果说前面按照区域活动以及缴纳费用是他们要履行的义务,那么这就是好处了,每天都会有数次巡逻,尽可能保证没人打扰他们做买卖,此外文约这里的商业税率也是较低的,尤其是这些小买卖人,除了摊位费,每天只需要缴纳十五税一的商税,此外所得便尽归己有。”

“如此倒是一则善政,可这些商品碎小繁杂,如何能确保税收做到公平准确?”

“彧叔目光如炬啊,在他们每天摆摊时,会有巡逻队前来做第一遍巡查,这些小商品中能定量的会有巡逻队数出来,并做好记录,不能定量的也是因为售卖物品价值极小,此类经营项目会给一个最低税额。其实并不高,所以对这些商贩们造成的压力也不大。”

“杨幽州麾下可有这么多识字之人?”

“无需那么多,在渤海郡时,文约就搞出来军中普及文化的事情,想做到什长之职,至少得会写出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计数。最早是为了在战场上能对敌我距离、人数多寡做到尽可能清晰准确的汇报,后来发现用处颇广,所以一直沿用了下来。刚才那队率应该就能独立完成上述之事。军营中对此积极性也很高,要不你以为这部分税收收作何用,就是作为巡查的补贴、军吏升迁的奖励以及商圈治安管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