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戍边刺史,群英聚首39(1 / 2)

“好了,不要吵了,这有什么好吵的。杨家世代忠良,服侍于皇家,我师文烈公尸骨未寒,尔等就这般算计文烈公幼子,是在打朕的脸面么?袁爱卿,你觉得此事如何处理?”

司徒袁隗站出来“启奏陛下,臣也认为渔阳太守杨蟠此次功大于过,其媾连黄巾的罪名实属空穴来风。诚如陛下所言,文烈公新丧,大司农返乡治丧,这杨蟠一路从北地边关杀来救驾,实乃有功之人,非但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惩处,还应嘉奖。”

“嗯,袁爱卿所言深得朕意,那么依卿之意该如何安排杨文约的职位才好。”

“回禀陛下,如今洛阳和北方各州的路线已经打通,赖陛下隆威,我朝中众将虎扑黄巾,扫平天下只在眼前。臣只担心关外鲜卑会不会趁乱入关,既如此,不如让杨文约带兵返回边郡,以防外敌。”

“嗯,袁爱卿所言深得朕意。既如此,念弘农杨氏,累世功勋于国,其幼子杨蟠千里奔援,解京畿之难,为筹其功,以表率天下,升其爵为靖平县侯,领幽州刺史,总览幽州御外兵事。待其治完丧,即刻赴任吧。”

刘虞见此事顺利平息,虽叹息杨蟠被调离后期对黄巾作战的序列,但算是不错的结局,连忙躬身向天子唱赞“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边上众臣连连跟上。

“御史高涎,虽方法有碍,但念在忠公体国之心,不做严惩。朕料想此间争论也是误会导致罢了,既如此,朕命你为幽州刺史府中丞,同僚一场,互相协作些日子自可化解误会,尔等同心同力才能更好的为朕服务,不是吗?”

“臣领旨,叩谢陛下不责之恩!”高涎见状也只得叩拜谢恩。

此时天子刘宏站起身,看着阶下重臣,大声道“如今天下纷争不平,正是诸位卿家戮力同心之时,都不必眼红艳羡,后续平叛,谁能立下大功,朕不吝赏赐!”说完便向后边走去。

张让连忙高喊退朝,朝中一众臣子纷纷鞠躬“臣领旨,恭送陛下!”

散了朝,以刘虞为首的一些刚刚回到京师,而且与杨家关系还不错的臣子纷纷去杨府祭拜了杨赐。众人散去后,刘虞陪着杨彪、杨蟠兄弟二人叙了会话,将朝中的事情跟杨蟠交代一番。

“文约,你年纪尚幼,此番功劳不小,保一州不失,又平一州之乱,加上千里奔援救驾,眼红的自然多了点,后续的战事与你无缘也好,躲在边地先沉浸几年去,朝堂的这些蝇营狗苟,等熬到了你兄长的那个年龄便也就不再是事儿了。”

说完话又冲着杨彪看去“文先,你且安心处理家事,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书信于为兄便可,昔日伯献公在时,我等便相交甚笃,有事切莫客气”。

“多谢伯安公!”,“多谢虞兄。”杨彪哥俩对刘虞连连拜谢。

“不必过于外道,你且进去招呼宾客,为兄先回了。”刘虞提出告辞。杨蟠忙起身将刘虞送出府外。见刘虞走远,回过身正待进府。

“杨文约!”听到远处有人叫自己名字,一回头,就看到袁绍、袁术连带着曹操向他走来。

“嘿,你这家伙,当年洛阳离别时,我还想让你跟我混去,不成想几年不见,竟然立下这般功业!”袁绍两手热情的重重拍在杨蟠双肩。

“本初兄、公路兄、孟德兄!”杨蟠向三人抱拳。

“你小子可以啊,小时候疯疯癫癫,傻不拉几的,没想到带兵有一手啊。”袁术从来都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

“滚滚滚,怎么说话呢你,谁一天傻不拉几的。”杨蟠反驳道。

“你不傻谁傻,全洛阳我就没见哪个世家公子去水里倒栽葱玩的,要不是孟德跳下去将你背上来,我大汉当代的冠军侯早不得凉凉了。”

“哈哈哈哈”想到杨蟠小时候犯的那些二,三人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杨蟠见此也觉得好笑,跟着一块儿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