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攻破晋宁,壮士断腕34(2 / 2)

吃完药,杨赐又抿了口杨彪侍奉的甜水,润了润喉咙“去,拿纸笔来。”

等杨彪返回后,“为父需安顿你些事情,你来代笔一封书信给蟠儿,他怕是赶不回来了,为父若去,尔等切记不得大办,更不得以丧葬守孝一事让蟠儿回家,此事交给你了,务必告勉家人照办。”

“嗯,儿子谨遵父命。”杨彪悲伤到。

紧接着杨赐对家里的家业做了细分,将杨家彻底托付于长子杨彪手中。

给次子杨蟠的信中,杨赐则是提前做了一些嘱托,对次子的心思做了一些猜想和安排,站在父亲的角度认可了他的想法。

杨彪在代笔中听到了父亲的话语,却是越来越震惊,他没想到自己看着长大的幼弟竟然能有那般胆大的野心,甚至心中还暗自猜测,是不是父亲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脑子混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一直到杨赐口述结束,杨彪都还愣着神。

“彪儿,杨氏以后就托付给你了,朝中诸事,有你在内协助我和汝弟都会放心。但你需知晓,如果蟠儿之事有所不怠,你当及时将其逐出门墙,公开申讨,哪怕舍弃家业、亲情也要果断坚决。”

杨彪抬起头,默然的看着父亲。杨赐盯着他,目光深邃、睿智。

“如果最终他顺利走到那一刻,你也当紧盯杨氏,保持该有的本分。蟠儿事成,那只代表杨氏一时之高度,而你这一脉的决策,关系着杨氏的延续。此间轻重,你可要把握清楚了。”

杨彪张了张嘴,却最终什么也没说,盯着父亲郑重的点了点头。

“如此,我便放心了,你去吧,把信及时发出,将你娘叫进来,我有事要嘱咐她。”

杨彪忍住心酸,低着头不让父亲看到欲要滴落的泪水,行了礼,缓缓后退出了卧室门。

杨赐是与一众好友饮宴后病倒的,本来年纪就大了,再加上这些年的荣养,让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错。

在前些日子招待好友时,杨赐大着胆子大饮大食了一夜,谁知道次日一觉醒来,刚出门就突然中风倒地。没十日光景便耗干了身体最后的生机。就在安排好身后事的这天夜里,这个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巨鹿城中,张角也在府内下着最后的命令。

“快马加鞭至人公将军张梁处,让其向邺城军队发出猛攻之势,然后择机向广平撤离,传令广平县守备大方黄龙收拢所有储备的物资、军士,汇合人公将军后与其一同撤出广平,以最快的速度向东赶往馆陶。”

看了舆图许久的张角,挣扎的起身先是给张宝、张梁分别写下密信。紧接着向边上的等候的近臣吩咐道“让城中守备卞喜带领剩余的一万黄巾力士,今日不必训练,黄昏时用饭休息。入夜后偷偷护送我等离开巨鹿,前往馆陶。”

说到此已经有些接不上气的张角补充到“到达馆陶前,我需在马车中静坐祈祷,任何人不得打扰,我也不会给做出回应,在人公将军到达前,所有军令由你代为转达,一切以撤往馆陶为要。一应手书印鉴我会在上车前交给你,有这些东西卞喜大方定会全力配合与你。城中我会留信一封,让留守将领两日后打开便可。”

“发信至天公将军张宝,万不可回援冀州,择机东出司隶,以最快时间过黄河入兖州,然后据黄河而守。速去!速去…”

此时的杨蟠还在安排军队休息、整训,恢复连日交战的疲惫,准备在两日后奔袭邯郸张梁部,准备吃掉冀州除了巨鹿外所有的黄巾,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围困京畿的黄巾军。

此时洛阳城也有了一批新的援军到达。

“臣西凉董卓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看着阶下以头杵地跪拜着的一虎背熊腰、威武雄壮的大汉,天子刘宏对其卖相倒甚是喜爱“董卿免礼,此番带兵驰援京师,如此忠贞志士,当为天下之表率。表破虏将军董卓为前将军,带麾下义士前往虎牢关,并入皇甫义真麾下,共破黄巾,功成之后另有封赏。”

“臣叩谢陛下隆恩,此去定当为陛下扫清贼患。”

而在邯郸城外的张梁大营中,信使也刚刚前来传达了黄巾军大贤良师的军令,以及张角写给张梁的密信。

张梁看过信,眉头凝成个疙瘩,信中张角告诉他自己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一旦倒下,冀州黄巾甚至整个天下黄巾军队都有可能会发生震动,冀州目前的情况已经不具备再死守下去的意义了。

张角让他果断舍弃一些部队断后,自己亲自带兵做出死命强攻邺城刘虞军队的举动,那公孙瓒发迹于微末,靠着妻族起势,为保存力量,定不会拼死救援刘虞。

刘虞兵少,见张梁军退,必不敢追击,公孙瓒存有私心,跟不上来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空当,足够张梁带兵转道向东撤出战圈,撤退途中多埋伏殿后兵马争取时间,顺势带走大军存于广平县的物资去馆陶汇合张角。

信中张角反复叮咛张梁切勿回转巨鹿,以免被杨蟠堵住包了饺子,他自己在巨鹿城中早已做好安排,会在馆陶等张梁。

都已帅军到达虎牢关外的张宝也收到了张梁的书信,情急之下,张宝留下七万大军配合张曼成、彭脱的人马继续围攻虎牢关,他自己则是带着五万主力军队黄巾力士迅速向冀州回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