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往北地,父子争执(2 / 2)

“父亲尚且不知,蟠儿昨日渡头得遇公垂,两人秉烛夜谈,坐而论道,均有新的诗作问世。我也是晌午回家时听提前赶回家报信的徐管事说起来才得以知晓。”

“哦?蟠儿且将你二人的新作读来听听。”

听得两首悯农后,杨赐评价道“蟠儿你这首诗中贬斥时政、表露感情时过于锋芒毕露,少了几分柔和与自如。公垂对流民的怜惜之情更彰显其慈悯悲切之心。其遣词之圆润,立意之精巧。你这首诗却是远远不如了。”

“文约年纪尚幼,经历尚浅,行文不如公垂自然也实属正常。但其逢年少之时便能心怀天下,关心民众。再加上这三年做事期间对治理民生,治政理事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还是让我感到惊艳。伯献兄,想必是该准备给蟠儿加加担子了。”

“哈哈哈,还是康成兄知我”杨赐笑着摆摆手,冲杨蟠问道“蟠儿,年底你就十三了,可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有何想法?”

杨蟠听到此心中一喜,终于可以出去放飞自我了,连忙起身一拱手“禀父亲、老师,蟠近来思之大汉如今边关寇起,北地匪盗连绵,导致平民流离失所,路有饿殍遍地。我意往边郡为官,上可报江山社稷,下能安黎庶百姓......”

杨蟠正在口嗨,岂不知此时郑玄虽然满意的点着头,仍保持着认可的笑容,只是表情开始带上了犹豫。杨赐更是没了笑容,一脸的菜色,怒气冲冲的看着杨蟠。

“住口!二弟,你少年得志,如此想法却是太过于自大了。”杨彪看父亲脸色不对,知道父亲生气的原因,连忙打断杨蟠的话。随即又觉得与其有点重,继续劝道“你有如此远大、伟岸的志向,当大哥的我只有欣慰,但是你年纪尚幼,北地连年动乱,岂是你能前去搏命的。如非陛下恩典你做事,如你这般年龄的都尚未及冠,战场上形势多变,危险重重,如有意外,岂有你回头的机会。”说话间杨彪口气一软“不如你先来京兆尹辅佐于我,有大哥照看着,先积累些经验,待你身体丰壮些再说也不迟,你看如何?”

这时桓氏潜下人前来回话午宴已准备好了,请主家引客人前往用饭。杨赐气的一甩袖子“哼,不知天高地厚,此事就先按你大哥说的安排,施粥的事情到期后且先跟着你兄长做事,休要到处乱跑。”随后邀引郑玄往厅外而去。

“你呀你,母亲还不知道你竟然如此大胆,否则今天非把你抽打个鸡飞狗跳。”杨彪指指杨蟠的脑门,背着手也摇头晃脑的跟了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