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今日品尝了火锅和烈酒,不虚此行,真是不虚此行啊!”

赵巢对今晚的菜肴酒水赞不绝口。

武大郎呵呵笑道:“县尉大人喜欢就好。两位大人,此等美酒,如果上市销售,可受到饮者接受喜欢?”

赵巢摸着虬髯,沉思一下说:“此酒甚烈,一般人喝上或许要适应一番。不过其他酒和它一比,简直都称不上是酒了。”

“是极。喝过此酒,再喝其他的酒就如喝水。”刘衡赞同,“虽然第一次喝会不适应,但喝过之后就能了解此酒的妙处。”

刘衡也夸了两句,然后问武大郎:“大郎,这酒的生产方式?”

武大郎斩钉截铁的说:“只我和金莲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独门生意最容易做起来。

赵巢和刘衡都不傻,今天武大郎专门把他们请来,就是为了这烈酒的生产销售。

赵巢想了想,对武大郎说:“大郎,酒水制备的许可想要弄份新的,不容易。不过我知道城东景阳冈的郭家酒坊,他家这人两年生意不善,前些日子遇到郭老头,还跟我抱怨如今酒水卖的少,酒坊生意难以为继。你们找郭家聊聊,或许可以接手过郭家酒坊。”

这是个很重要的好消息。

武大郎和金莲对视一眼,赶紧道谢。

赵巢摆摆手,说道:“小事,无妨。对了,今天吃的火锅,你们是不是也打算做这个生意?”

“确有此意。只是天气日渐炎热,这火锅最好还是在冬天天冷的时候吃,吃的热气腾腾,夏天有点不合适。我们饭馆刚开,又打算酿酒,这火锅,待秋冬开始售卖。”武大郎解释道。

金莲确实有开火锅店的念头,这次请客,拿出来让赵巢刘衡两个尝尝鲜,也是增加一个无形的筹码。

听武大郎说的有理有据,赵巢点了点头。

刘衡这时开口:“大郎,你们想要卖酒,买下郭家酒坊,这花费可不是小数目,可有足够银钱?”

武大郎就等着这句话,闻言当即一拍大腿,露出一个苦笑:“我刚开这个店铺花了不少钱,买下郭家酒坊想必钱也不少,确实有点紧张,正想办法凑些钱。两位大人,不知,可有意入个股?”

北宋没有官员不许经商一说,当然,士农工商,经商在士族看来是贱业,对于赵巢刘衡这样吃官府饭的也是如此。

不过,如果只是入股拿分红,就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见武大郎果然提出请他们入股的提议,这不出赵巢所料。

这并不稀奇。

比如西门庆的产业,听说基本都有县丞家人参与。

赵巢自己就在阳谷县白事行业有干股。

他表面粗豪,其实颇有心机。

武家在这种烈酒,如果是独一份,那等销售渠道铺开,大众都能接受后,这钱途不可限量啊。

简直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别说现在武大郎邀请他入股,就算武大郎不想请他入股,赵巢都要想办法参与一手。

你有情我有意,这事商量起来就很顺利了。

最终决定,由赵巢斡旋买下郭家酒坊。

买郭家酒坊的钱,赵巢出钱900贯,占股三成,刘衡出钱300贯,占股一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