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下第六76(1 / 2)

草原游牧民族一直难以发展壮大,一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精铁用来打造兵器甲胄弓弩箭矢,二是因为粮食短缺,战马饿不着,因为有吃不完的青草,但是骑兵不行,总不能让骑兵也吃草果腹吧。

秋收之前,一支牛车大队从鲜卑拓跋出发,在一千精锐骑兵的护送下,抵达鲜卑慕容,为首之人正是草原王,拓跋健。

拓跋健并没有前往大棘城与慕容元真打招呼,而是与赶来的慕容玄恭接洽之后,便护送这支牛车大队西归,车上拉的是刚刚收获的粮食,足有上百万斤,可是对于数十上百万鲜卑拓跋子民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

这些粮食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作种子,来年种植在鲜卑拓跋都城盛乐周边,一亩土地需要二十多斤种子,亩产却有两百多斤,这上百万斤种子,可以收获上千万斤粮食,都城盛乐周边有一大片可以作为良田的土地,不出几年,鲜卑拓跋子民就可以像鲜卑慕容子民一样有着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用过着不停迁徙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

这要归功于鲜卑慕容,归功于北奔寒门,归功于白狼堡。

三十年前,鲜卑八部大都过着游牧生活,鲜卑慕容首领慕容瑰力排众议,接纳北奔寒门,并且帮助北奔寒门在白狼堡建起了十八座坞堡,自此以后,北奔寒门与鲜卑八部之间的往来越加紧密,不断将建城,耕种,冶炼,制器,等最为重要的制作工艺传授给鲜卑八部。

鲜卑慕容一马当先,率先将大棘城建立起来,然后将大小两条白狼水治理得有模有样,再加上冶炼,制器,等制作工艺,鲜卑慕容第一个有了耕田的农具,第一个有了制式的战刀,鲜卑慕容由此壮大起来,其余部族看在眼里,纷纷效仿。

鲜卑拓跋一直游离在北疆之外,占据最为广袤的北地草原,再加上没有一座雄城,以至于一直过着随水而居,不断迁移的游牧生活。

如今好了,都城盛乐在鲜卑慕容的帮助下已经竣工,当下鲜卑拓跋急需的便是粮食种子以及精铁,只要搞定了这两样,鲜卑拓跋便能像鲜卑慕容一样,迅速崛起,甚至比鲜卑慕容更加繁荣强盛,毕竟鲜卑拓跋占据偌大的北地草原,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口,都要比鲜卑慕容多得多,以至于,无数年之后,鲜卑拓跋四处征战,凡是战败者,只要会两样手艺之一,便可以在鲜卑拓跋安居乐业,不用像其他战败者一样,被杀或者被打发去服徭役。

关乎鲜卑拓跋未来繁荣强盛,怪不得草原王拓跋健亲自坐镇,率领一千王帐亲卫,护送上千辆牛车。

粮食种子有了,还差精铁,当今天下,只有瀚海帝国二十旧部能够提供大量精铁,草原王拓跋健不得不与二十旧部达成协议,战马换精铁,幸好的是,战马在草原是廉价之物,一匹战马还不如千斤粮食值钱,但是,却可以在二十旧部手中换取数十斤精铁。

至于最后的交易价格,双方取其中,以一匹战马换取二十斤精铁的价格达成交易,一匹战马在江南可以卖上百两银子,但是在瀚海帝国,却只能卖五十两银子,再加上精铁是稀缺之物,草原王只能含泪答应了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当然,这已经比鲜卑拓跋内部交易的价格高了数倍。

草原王拓跋健亲自坐镇,再加上一千最精锐的王帐亲卫护送,哪个流兵流民敢袭击牛车队伍?

一路畅通无阻,牛车队伍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回到鲜卑拓跋都城盛乐,看着早早等待在城门口的妻子,拓跋健露出一丝开心的笑容,他还是个不过十八岁的大小伙子。

慕容燕已经怀上了草原王的孩子,这个孩子将来会继承草原王的王位,带领鲜卑拓跋开疆拓土。

都城盛乐百废待兴,但是只要有了粮食和兵器,草原王拓跋健相信鲜卑拓跋一定能繁荣强盛,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恐怕这件事情,还是需要鲜卑慕容甚至白狼堡帮忙。

没关系,谁让鲜卑拓跋与鲜卑慕容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再说了,两部如今还是亲戚,血浓于水不是?

鲜卑八部,独孤,尉迟,贺兰,乞伏,四部分崩离析,子民不是远走他乡就是躲进深山老林,甚至向更北的冰原而去,或许,在那里他们可以安享太平。

龙虎山

天师府

道门四派共聚龙虎山,大修道藏,可是只有两位书法大家,自然要先让远来的南岳夫人与许大天师口述,由卫夫人王右军两位书法大家书写,两位书法大家如有神助,每一句道门真经都是一气呵成,若是炼神有成的武夫在一旁观看,这书法与拳法剑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卫夫人,年过六旬,书法早已自成一体,清秀平和,没有王右军那种锋芒毕露的气势,王右军毕竟年轻气盛,龙蛇犹如剑舞,再加上王右军熟通隶篆行楷草,五种当世最为盛行的书法,一篇道门真经写下来,满屋森森剑气。

卫夫人负责书写道门内经,王右军负责书写道门外经,道门内经大都是养神,养气,养精的法门,道门外经则是治病救人,药石,金针,符箓,占卜,等等法门,当然还有历代道门天师真人对剑法,拳法,枪法,刀法的领悟心得。

虽然两位当世书法大家不辞辛苦,日夜书写,但是道门三洞四辅十三经过于浩瀚庞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南岳夫人,许大天师,卫夫人,王右军,四人忙碌之时,西山十二真人,许谧,许翙,葛三川,鲍姑,则在龙虎山紫霞峰上互相讨教道法。

自古以来,佛家养精,儒家养气,道家养神,道门真经直指九品炼神,暗含炼神真意,十六位道门天师真人毫不藏私,在龙虎山紫霞峰上各自施展道门神通,互相研习。

道门炼神,气象万千。

有指剑玄妙,有掌刀开山,有凌空虚蹈,有一步登天。

更有老道士葛三川,精气神混元一体,练就大道金丹,虽然老道士还远远没有达到返璞归真,金丹大道的境界,但是给众人演绎了一条直指大道的光明坦途,只不过,自古以来,从未有人真正练就一颗大道金丹,即便是老道士的恩师,恩师的恩师,也只是借助外丹成就白日飞升。

最有名的便是留下丹经之王参同契的道门真人,魏伯阳。

道门传承久远,远在上古之前,内丹外丹一直是道门天师真人证道飞升的手段,内丹是以自身为鼎炉,以精为材,以气为火,以神为灵,将精气神融为一炉,然后结成道门金丹,之后便可以证道飞升立地成仙,而外丹是用天材地宝,加以天地之火,再得天地之灵韵,然后用天地孕育而出的丹炉烧炼而成。

两相对比,内丹是水炼而成,外丹是火炼而成,一阴一阳,一内一外,暗含天地阴阳之分。

至于内丹好,还是外丹更好,因为自古以来,从未有结成内丹的先例,所以,无人知晓。

龙虎山天师府新任天师,张骄,弟子刘梅,元元,以及木讷汉子一家三口,一行六人乘坐竹筏,游山玩水,龙虎山,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千姿百态,奇谲瑰丽,再加上山中无日月,寒暑不知年,不知不觉便已经过了月余时间。

毛小同与元元最是活泼,毛小同出生在十万大山,百越之地,自幼便习惯了跋山涉水,元元跟随老道士葛三川游历多年,小身板也越发的结实,两个孩子不满十二岁,正是好动疯闹的年纪。

深秋时节,月华露重,北地已经开始降温,然而龙虎山中依旧是一副绿意盎然的景象,山中溪水潺潺,百花争艳,飞鸟不绝,虎啸猿啼,清晨时分,龙虎山被雾气笼罩,宛若仙界之境,若是此时此刻身在山巅,便可以看到龙虎山的一大奇景,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龙虎山九十九峰层峦叠嶂,犹如行驶在云海之中的舟群,以紫霞峰为首,九十九峰化作九十九条巨龙,面朝东方升起的大日,吞吐天地之机,状若群龙戏珠。

大渎长江

十艘小型战船将楼船团团围住,上千名刀头舔血的江湖高手在五湖帮帮主的命令下,群起而攻之,势必要将这位天下第六留在这里。

楼船之上的莺莺燕燕以及杂役仆役躲在船舱之内,吓得大气都不敢喘,透过门窗缝隙看到外面血淋淋的场景,一些从未经历过如此场景的人甚至当场呕吐起来,更有甚者,直接昏死过去。

天下第六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得过上千名江湖高手,这些人里面最弱的也是四品起步,而且还都是身怀绝技之辈,楼船甲板之上,刀剑拳枪层出不穷,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特殊兵器,想必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杀器。

五湖帮帮主以及白衣青衣,七人站成一排,凝神静气,观看这位天下第六如何杀出重围,在七人看来,别说天下第六,就是天下第一亲自到场,等待他的恐怕也是乱刀分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