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黑白二子67(1 / 2)

天衍帝国

建康

秦淮河

白衣庾知恭以江湖身份约见五湖帮帮主,商谈如何瓜分大江帮之事,至于白衣庾知恭为什么不打着天衍帝国朝廷的名义,是因为自古以来都是江湖事江湖了,能不麻烦朝廷就不麻烦朝廷,江湖与庙堂一直以来都是若即若离,我不去江湖烂泥塘里打滚,你也别来庙堂面前惹是生非,如此,各自相安无事,偶尔互帮互助,天下大吉,若是哪一边得寸进尺,非要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话,只会斗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不可。

江湖与庙堂,就像两兄弟,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虽然庾知恭不打着朝廷的旗号招摇撞骗,但是庾知恭毕竟是荆州都督,总揽荆襄九郡事务,即便不动用朝廷兵马,也可以动用自己的府兵,当然了,如果五湖帮真的与大江帮干起来,作为牵头人的庾知恭能袖手旁观么?会袖手旁观么?到那时,这位年少得志的荆州都督随便拉出来一万兵马,十艘战船,便可以帮助五湖帮将大江帮彻底铲除,有了庾知恭在后面坐镇,五湖帮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千万别小看了这位荆州都督手中的权力,天衍帝国疆域与瀚海帝国疆域相差无几,但是天衍帝国只有三州之地,荆襄九郡又是天下之腹,占据天衍帝国半数以上的钱粮兵马,若是庾知恭起了私心,大可以自立门户,与天衍帝国分庭抗衡。

三国时期,便有刘皇叔借荆州,三分天下之说。

由此可以看出,荆州在中原十九州之中的地位。

白衣庾知恭年少聪颖,文武双全,又是朝堂之上主战一派,可谓是深得天衍帝国皇帝陛下信任,再加上白衣庾知恭是当今天衍帝国皇帝陛下的亲娘舅,才得以总揽荆襄九郡所有军政之事。

天衍帝国如今的朝堂局势已经开始慢慢向主战一派倾斜,除了瀚海帝国北伐对天下局势的影响之外,国相赤龙也有了整顿天衍帝国军务的心思,白衣庾知恭两问国相赤龙,先问剑再问道,可以说是都得到了国相赤龙的认可,以至于朝堂之上的一些可争可不争的军务,国相赤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是随了庾氏四杰的心愿,也就是随了白衣庾知恭的心愿。

没得办法,靡靡之音已经开始在秦淮河上蔓延,开始在天衍帝都蔓延,开始在十二座重要军镇蔓延,若是国相赤龙不出手管一管,恐怕天衍帝国真的会萎靡不振,等到瀚海帝国雄兵百万,列阵江北的时候,恐怕真要听一听秦淮名妓隔江唱曲了。

天衍帝国皇帝陛下毕竟是司马衍,不是国相赤龙,虽然国相赤龙为了江南半壁江山操碎了心,可是真正理解他的人有几个?真正懂他的人有几个?即便是如今的皇帝陛下,也对国相赤龙独揽朝政的作为深恶痛绝。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皇帝陛下,他毕竟只有十六岁,虽然临朝听政已有十年,但是毕竟年少,对于五姓七族支撑起来的江南半壁江山来说,他实在是太嫩了,但是他毕竟是皇帝,天衍帝国真正的皇帝。

国相赤龙对于他来说,就像是彻底掌控朝政路上的绊脚石,若是不把这块绊脚石踢开,他永远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傀儡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只能说准奏两字的傀儡皇帝。

在他看来,不仅天衍帝国第一武夫国相赤龙不把他放在眼里,就连五姓七族当家人随便拎出来一个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原来做皇帝这么难啊。

做了十年,只说过两个字,至于年幼之时心中那些话,那些想说的话,为什么在朝堂之上就是张不开嘴说不出来呢?

皇帝陛下重用年轻俊杰,支持主战一派,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国相赤龙,只是在国相赤龙看来,这位年纪轻轻的皇帝陛下实在是太过稚嫩,一些朝堂之上的左右平衡之术用的根本不高明,漏洞百出。

白衣庾知恭便是如今朝堂之上主战一派的领头人之一,当然还有庾氏四杰,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殷思源,褚季野,杜宏志等人。

只是相对于主和一派来说,人数少的可怜。

五湖帮若是有了荆州都督白衣庾知恭撑腰,别说一个大江帮,就是吞并江南半座江湖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白衣庾知恭这个人是不是个守规矩守信用的人,五湖帮帮主不得而知,若是庾知恭事后反悔,再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岂不是自掘坟墓?

七人乘坐的花船是秦淮河上最大的两层楼船,可以乘坐近百人。

二楼上面仅有六个包厢,包厢内雅致清新,窗面大开,从这里看去,秦淮河上的旖旎景色尽收眼底,两岸灯红酒绿,商铺林立,还有许许多多地摊商贩,售卖着各种各样江南特色小吃,鸭血粉丝汤,生煎汤包,荷叶蒸饭,桂花糯米藕,艾草青团,包油条,甜芋头,油炸响铃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制作精巧的糕点,梅花糕,海棠糕,酒酿饼,枣泥麻饼,红豆糯米糕,蜜饯等。

五湖帮横跨大渎长江数千里,若是真能取代大江帮,占据万里大渎长江,自身实力最少可以翻数倍,从江南二流帮派一举成为一流帮派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大渎长江占据了太多南北往来要害之地。

楼船沿着秦淮河缓缓前行,七人围坐一桌,相谈甚欢,虽然七人出身不同,有江湖草莽,有世家子弟,有落魄书生,但是七人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年轻,有一股子冲劲,青衣白衣属于朝堂主战一派,五湖帮帮主属于江湖崛起迅速的二流帮派。

桌面上摆着十二道江南名菜,数十坛美酒。

美酒吴宫,又叫三白。

吴王夫差封吴酒为贡酒,因此得名。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传闻,西施忍辱负重,为了越王勾践,甘心沦为吴王夫差的笼中雀,幽居西子湖畔,春宵宫中一刻千金,常拿三白黄酒消愁。

吴王夫差起初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将吴国推上了鼎盛,而后却开始骄奢淫逸,穷兵黩武,最终被三千越甲大败。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吴越两国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唯有三白美酒代代相传,到了天衍帝国南迁,再一次成为宫廷贡酒,享有天下八大名酒之一的美誉。

七人把酒言欢,畅谈大渎长江上的奇闻趣事,至于天下大势,避而不谈,甚至一句都没有提,身在其位,当谋其政,五湖帮只能算是二流帮派,手底下不过千人可用,天下大势与他们太过遥远,若是拿来闲聊打屁,未尝不可,可若是让他们操心天衍帝国皇帝陛下应该操心的事情,岂不成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五湖帮帮主没这个闲工夫,也没这个心。

至于青衣白衣,在官场之上历练多年,自然也不会与江湖人士谈论庙堂之事,现在需要做的,是七人以江湖名义结盟,瓜分雄踞大渎长江数十年之久的大江帮。

对于五湖帮来说,大江帮算是一条过江龙。

帮主孙泰位居天下武榜前十,前段时间还从第七升至第六,这要多亏黄河龙王陈泓将活佛弥勒释真硬生生打出了前十,原本武榜后五位的高手都上升了一个名次。

至于大江帮帮众,龙蛇混杂,各色人等应有尽有,有打渔为生的渔夫,撑船摆渡的舟子,走街串巷的小贩,吹拉弹唱的伶人等等,这些人大都是三十年前为了躲避战祸的百姓,三十年前,天下大乱,两条大渎之间千万百姓跟随五姓七族南迁,起初听说江南物产丰富,鱼米之乡,但是真正到了江南,却发现举步维艰,江南物产丰富之地都被当地世家豪门以及百姓占据。

天衍帝国朝廷也没有好办法,总不能为了南迁百姓,得罪了江南百姓,硬生生从江南百姓手中抢田抢粮吧?那岂不是土匪强盗一般的行径?可南迁百姓要活着,就必须有粮食吃,再加上南迁世家豪门与当地世家豪门之间也多有争斗,这一系列琐碎的事情可算是让天衍帝国国相赤龙操碎了心,二十年过去了,南迁的世家豪门与百姓总算是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大江帮就是在那个时候壮大起来的,收留了许多吃不上饭的南迁百姓,给了他们一席存活之地,再加上大江帮大作南北往来的走私生意,所获颇丰,许许多多江湖人士也加入其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国相赤龙为什么要白衣庾知恭除掉大江帮?

不是因为大江帮的走私生意让天衍帝国朝廷红了眼,也不是因为大江帮占据了江南要害之地,而是大江帮与朝廷虚与委蛇,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虽然表面上平平静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但是已经有了招兵买马割据一方的野心,这如何能让天衍帝国坐得住?如何能让国相赤龙坐得住?

天衍帝国南迁可不是顺顺利利,前后二十年间经历过大大小小数次叛乱,虽然最后都顺利平叛,但是对于天衍帝国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以至于,如今的天衍帝国只有十万兵马可以调动,与瀚海帝国一比,真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这还是国相赤龙鞠躬尽瘁,为了江南半壁操碎了心的局面。

普通百姓,寒门士族,世家豪门,皇室宗族,这四股力量一直在暗中较劲。

如今,天衍帝国好不容易有了国力蒸蒸日上的势头,反观瀚海帝国,即将陷入战争泥潭,国相赤龙会允许大江帮如此肆无忌惮么?白衣庾知恭会允许大江帮如此肆无忌惮么?至于朝堂之上还有多少人明事理,知进退,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那就要看接下来的作为了,国相赤龙年迈,还能继续把持朝政几年?总需要后辈人接手不是?若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国相赤龙也不会轻而易举让出手中权力。

白衣庾知恭还算不错,虽然王庾两大家族分庭抗礼,相争相斗多年,但是在天下大势面前,国相赤龙岂能分不清楚?

先灭大江帮,再西征巴蜀,虽然是国相赤龙在花船之上随便说与白衣庾知恭的话,但是这些话却真真正正是这位天衍帝国第一武夫的心里话,白衣庾知恭自然分得清楚,看得明白,大江帮之事便是国相赤龙考验自己的第一道难关。

江湖事,江湖了。

天衍帝国朝廷只会在后面摇旗呐喊,绝不出兵相助。

七人畅谈半日,喝空了数十坛美酒,愣是没有一个人有醉意。

瓜分大江帮之事对于五湖帮来说可是天底下最大的大好事,先不说大江帮的走私生意已经让五湖帮眼红,仅仅是大渎长江上中下游的合法生意就足够五湖帮翻数倍身价。

瀚海帝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