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五湖51(1 / 2)

天衍帝国

建康

秦淮河

一前一后两条小船沿着秦淮河缓缓前行。

后者有心,前者无意。

夜幕之下,秦淮河两岸张灯结彩,喧嚣声此起彼伏。

青衣桓元龙,白衣庾知恭,乌衣王赤龙。

三人自然知道后面不远处有一条小船跟着。

不用猜都知道。

肯定是那两位天下十绝色。

女子书圣,郗璇。

天衍帝国长公主,司马男。

分别位列天下十绝色,第三与第四。

乌衣王赤龙年过六旬,长须长髯,面色赤红。

乍眼看去,更像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沙场将军。

老人自斟自饮。

自始至终,没有给青衣白衣两人倒过一杯茶。

不言而喻。

你们两个毛头小伙子,别以为一个三十出头,一个二十有五,就真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自我眼里,依旧是两个心志尚未成熟的孩子罢了。

索性两人心胸宽广,不与老人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白衣端起半凉的茶汤,一饮而尽。

心里边早就没有了一丝喝茶赏景清谈的心思。

与那些出身世家的公子哥不一样,白衣庾知恭还算经历过一些事情,心志还算成熟。

不然的话,朝廷也不会委以重任。

将荆襄九郡全部交给他掌管。

荆州乃天下之腹,又处在大渎长江的中间位置,控制上下游往来之命脉,可谓是江南第一险要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大秦伐楚。

便有兵家言,欲取江南,先下荆州。

白衣庾知恭看了看青衣桓元龙。

自从登船开始,他便一直手握刀柄,心神戒备。

哎,谁让船里面坐着一个天下第二。

只是白衣不方便当面提醒青衣。

这天下第二若是真想暴起伤人,别说你一把刀,就是一百把刀也无济于事。

与其小心翼翼。

还不如老老实实坐下喝茶。

只是青衣没有看懂白衣的眼神。

还以为庾知恭想让他桓元龙开口说点什么。

难不成是庾知恭不好继续发问?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来问好了。

“国相,如你所说,天衍帝国如今的局势可谓是内忧外患,想要北伐必须先解决内忧,只是眼下,应当从何处入手?”

老人瞪了一眼青衣。

“这点事还用得着来问我?你自己心里边不是早就打好算盘了么?难不成你是想考考我这个老头子?”

不怪青衣自找麻烦,只怪他没看明白白衣的眼神。

咳咳...

白衣庾知恭轻咳两声,缓缓说道。

“东南沿海匪患,百越之地内乱,虽然都是当务之急,但是左右不了大局,只能算是疥癣之疾,而且,有我二哥三哥主持大局,想必很快便能平定匪患与内乱,当务之急,大江帮与巴蜀之乱才是心腹大患,想要西征巴蜀,必须收服大江帮,我看不如这样,你我二人就先不要回荆州了,把大江帮的老巢找出来,见一见大江帮帮主,天下武榜,排名第七的孙泰,如何?”

青衣桓元龙哪里知道白衣早已做好计划,冷哼一声,算是默认。

跟在后面的小船,船头之上,女扮男装的长公主按剑而立,颇有一番江湖侠客的派头。

只是除了一身锦绣华服与一把三尺青锋之外,长公主头别玉簪,腰系玉带,看上去更像一个暴发户出身的公子哥。

江南才子多佩玉。

与饮茶清谈同为一种风流。

玉簪,玉带,玉佩,玉把件。

比比皆是。

只是少有人一身上下全都带齐了的。

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真成了下品炫富的暴发户了么。

只是长公主并不如此认为。

她一身华丽打扮,皆是从江湖小说上看来的。

男子仗剑走江湖,总要有一身气派的行头,再配上一把镶满宝石的三尺青锋,如此,才能得到佳人青睐。

若是自身武功不错,能使得一手好剑法,佳人定会以身相许。

坐在船里头喝茶的女子书圣,掩嘴轻笑。

只是这笑意里面丝毫没有嘲笑,而是觉得自己的男姐天真罢了。

规规矩矩站在一侧的陈貂寺,年纪比两位绝色加起来还要大上许多,当然知道长公主的心思。

只是这位伺候过三代帝王的老太监不动一丝一毫声色,任由长公主天真烂漫。

若是路上哪个不长眼的家伙敢恶语相向。

那就别怪老太监心狠手辣了。

两条小船穿梭于秦淮河上。

直到深夜,前方一船不知何时消失不见。

气得长公主使劲儿跺了几脚船板。

好你个青衣桓元龙。

其实,这事儿并不能怪青衣,而是坐在船里头的国相不想被其他人看到,免得又生出什么事端。

趁着秦淮河上花船扎堆的时候,悄悄下了船。

原来,乌衣也有不风流的时候。

没办法。

天底下最厉害的两样东西,除了剑之外,便是女人的嘴。

若不信,大可以领教一番其中滋味。

鲜卑慕容军镇

屠河

大棘城南百里左右,便是慕容一部南部最重要的军镇,屠河。

小狼水绕城而过,东南方向不出二十里便是渤海。

十艘满载精铁的战船从荆州出发,顺江而下,一日千里。

然后从入海口,沿着海岸线一直北上。

不过月余时间,便已经到达鲜卑慕容军镇,屠河。

若是从路上押运,恐怕最少需要大半年时间。

等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鲜卑慕容一部没有战船,而且白狼水水流复杂,并不适合大型战船通行,这十艘战船便停在了距离海岸线最近的屠河军镇。

数千名慕容儿郎正在不停地从船上往下面搬运精铁。

再将精铁装上牛车。

十人一队,从屠河军镇出发,往北朝大棘城而去。

为了避免横生枝节,慕容玄恭亲自负责押运。

而且调动了大棘城中数百辆牛车。

每辆牛车拉着上千斤的精铁,缓缓而行。

大约需要三天时间,才能到达大棘城。

十艘战船顺利完成此行任务,再次扬帆起航。

其中一艘战船之上,站着两个中年人。

是这次押运任务的负责人。

孙安国,孙安邦。

两人是荆州都督庾知恭的得力干将,能文能武。

属于天衍帝国朝堂之上的主战一派。

“大哥,朝廷为何送这么多精铁给慕容一部?”

颇有清谈名士之风的孙安国立身战船甲板之上。

眺望茫茫大海。

“来的时候,不是与你说过了么?是都督亲自下令,朝廷只是事后才知道的。”

“大哥,都督如此擅权,会不会引起朝廷不满?”

“不擅权难道就不会引起朝廷不满么?你平日里最不喜这些政务之事,为何今日盘问个不休,咄咄怪事。”

大哥孙安国深知三弟平日里只好骑马打猎,誓要做一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对于这些朝堂之上的暗流汹涌,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最是不喜,这次出行,不知怎地,已经问过多次了。

三弟孙安邦嘿嘿笑道。

“大哥,听说这边要打仗了,明年年初,瀚海帝国便会举兵北伐,到时候这慕容一部恐怕会保不住,咱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这十船精铁岂不是真得打了水漂?”

大哥孙安国看着三弟,眉头紧皱。

“你是从哪听来的这消息?谁告诉你瀚海帝国要北伐鲜卑慕容?”

“嘿嘿...大哥,实话告诉你吧,等咱俩回到荆州,恐怕整个荆州的人都知道了。”

孙安国瞪了一眼三弟,孙安邦立即将此事说了个清楚明白。

原来,自从瀚海演武以及佛道辩论之后,荆襄九郡便流言四起,瀚海帝国要北伐鲜卑各部。

明明是北伐鲜卑段氏,却被有心人说成北伐鲜卑各部。

此人不是知情之人,便是眼光非凡。

“大江帮?”

孙安国冷声问道。

“大哥猜得真准,除了大江帮,谁还能这么快将消息传遍荆襄九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