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准备31(1 / 2)

瀚海演武以及佛道辩论之后,便是三伏天气。

宜静不宜动。

在此之前,天王于朝会期间封赏了118位千夫长以及12位万夫长。

武选头甲,点名铁塔汉子。

众人无异议。

经过几日鏖战,铁塔汉子的炼精境越发圆满,体魄更胜从前。

短短五日时间,便已经将身上的伤势修养好。

118位龙腾中郎将,以及12位龙腾将军,分两列站于天王右手边。

天王看着这些新鲜面孔,脸上满是笑容。

有了这些人,瀚海二十旧部的势力可谓是此长彼消。

十万龙腾新军,以及二十万运粮兵早已登记造册,这些从各地州郡征兵而来的新军,半年后便会北上,征讨鲜卑各部。

按照谋士所说,演武仅仅是一练,北伐段氏是二练,横扫北疆才是三练。

若是成功三练,瀚海帝国不仅可以在几年之内解决内忧外患,而且数年之后的兵马钱粮将远远超过天衍,国力日盛,天王就可以秣兵历马,以待时变,挥军南下,统一神州。

如此壮举,想想都令人震撼,更别说身在其位的天王。

除此之外,佛道辩论如天王所愿,天龙寺方丈胜出,虽然坊间传闻,天龙寺方丈是最后一日才险胜龙虎山天师一筹,但是这并不影响佛教胜出带来的声势。

佛教是瀚海帝国国教。

道教是天衍帝国国教。

如今佛教赢了道教,岂不是说瀚海帝国赢了天衍帝国?

天底下的人心,向来是尊重强者,无视弱者。

既然瀚海帝国得了人心,日后瀚海帝国对天衍帝国用兵,那也是合乎人道。

天王看向众朝臣之时,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朝会声势浩大,除了封赏130位将军之外,还有几道旨意。

第一道,瀚海各州郡将军之职由各地藩王直接选举任用,刺史以及下辖六部二十四司之职由朝廷选举任用。

这道旨意是对上次旨意做得补充,众朝臣互相使眼色,看来十八位异姓王进京,已经和天王达成了某种共识。

第二道,天后早逝,天王今念舞姬郑氏温婉淑德,娴雅端庄,册封为天后,正位中宫,废太子宣,立郑氏之子邃为皇太子,从此迁居东宫,勤政爱民,多修德政。

这道旨意来得有些晚,年前朝堂之上便已经有了这种声音,只是直到今日才明旨诏令。

旧太子神色皆无,垂头丧气,恍若行尸走肉一般,谢过天王恩赐之后,呆呆地立于一旁。

上一刻还是皇太子,天王的继承人,如今沦为普通皇子,日后指不定被安排到哪个州郡,从此之后,自己与这大位再无关系。

新任皇储,皇太子邃年仅八岁,稚气未脱,却也能规规矩矩向天王谢恩。

众人不清楚废立太子之事,天王用意何在,诸位皇子身后的外戚没有一个是显赫出身,皆出身普通世家,甚至是寒门。

第三道,任命大冢宰王阳为前将军,大司马张举为后将军,姚氏老祖,姚弋仲为左将军,苻氏老祖,苻洪为右将军,提调禁军将军石悯为北伐前军都督,姚弋仲,苻洪分别为北伐左右军都督,天王为兵马大元帅,坐镇中军。

抽调五万禁军,由前军都督石悯,秋后在城外安营扎寨,操练兵马。

苻姚两部各抽调二万五千兵马,由苻洪,姚弋仲两位新任左右将军,北伐左右军都督,秋后同样在城外安营扎寨,操练兵马。

冬月初一,天王亲自于城外校验三军。

此次校验,与凤凰台演武不一样,主要是校验三军阵型,各种兵马器械配备,熟练使用等情况。

其余二十万运粮兵也不会闲着,会跟随二十万北伐军同时操练。

天王不知道这四十万兵马等到自己校验的时候,是否已经学会各种阵型,是否熟练使用各种兵器,是否熟练骑乘战马,是否学会野外战场应该注意的各种事宜。

但是,此时此刻,他满怀期待。

朝会之后,小朝会依旧。

六部主官,以及新任北伐大军三位都督,集结一堂。

清凉殿

青釉大瓷盘内放满了冰坨子,将夏日的闷热隔绝在外,屋内凉风阵阵。

天王坐在主位,少了一丝朝堂之上的威严,多了一丝亲近。

今日小朝会与上次不同的是,没有了老人与慕容元华,换成了苻姚两位老祖。

“大司徒崔悦。”

“臣在。”

“北伐之事还有半年准备时间,你务必保证北伐大军的粮草供给,兵器,甲胄,战马等所有消耗,三军出征,粮草先行,此事重之又重。”

“天王,四十万兵卒以及十万战马一年所需粮草560万亩,1400万担,臣已经将往年旧粮统计完毕,足够北伐大军食用三年之久,今年又赶上风调雨顺,新粮收成应该不会出问题。”

“大司徒做事前后有序,思虑深远,寡人甚慰。”

“全赖天王英明。”

众人都是眼明心亮之辈,旧粮新粮,足够北伐大军六年之用。

这还不算用作各地州郡兵马的粮草。

“大司空郭敬。”

“臣在。”

“北伐大军所需兵器,甲胄,弓弩等打造如何?”

“启禀天王,自瀚海征兵以来,器械局昼夜不停,打造兵器,甲胄,弓弩以及箭矢等,按照当下的进展,年底之前,可完成天王所托,八十万战刀,八十万轻甲,八十万弓弩,以及两千万箭矢。”

“北伐所需攻城器械等,如何安排?寡人一直没有想好,这次想问问你的意见。”

“启禀天王,巨型攻城器械过于笨重,难以随军远征,臣建议如若有需,可就地取材。”

天王思虑片刻,点了点头。

“那就安排器械局的能工巧匠随军出征。另外,战船打造如何?”

“启禀天王,历时近五年,共打造战船百艘,每艘可乘两千人,另有巨型战船三艘,每艘可乘三千人。”

“大司空做事亦是勤勉有加,有条不紊,工部之事繁杂多样,不比其他,就拿一把战刀来说,用多少铁,用什么火候,锻打多少次,如何淬火等,凡此种种,条目众多,普通人看了只怕会头疼不已,只有到了大司空手中,才能将工部之事料理妥当,堪称大国手啊。”

“启禀天王,今年新式战刀还未开锋,不知天王何日有空驾临器械局?”

“都怪寡人最近忙于政务,一直抽不开身,既然大司空说话,择日不如撞日,朝会完毕,寡人就去。”

“臣恭迎天王銮驾。”

旁边不曾说话的石悯开口道。

“大司空,新式战刀有何不同之处?”

大司空郭敬看了看天王,见到天王点头,缓缓说道。

“瀚海立国以来,制式战刀重四斤八两,长二尺三寸,宽五指,比往年缴获的天衍帝国制式战刀更重,更宽,更厚。”

“我北地男儿身材魁梧,体魄强健,用四斤八两的战刀不好么?”

“石悯将军,二十年前与现在可是换了一代人。”

石悯面漏疑惑,问道。

“大司空有话不妨直说。”

大司空郭敬为人刻板,喜欢循规守矩,又看了看天王。

“今日小朝会都是自家人,大司空有话直说无妨。”

“自瀚海征兵以来,我工部器械局按照天王旨意,打造兵器甲胄等,先在新兵之中挑选百人,用不同重量的兵器训练,发现如今新兵的体魄不如从前,略有减少,于是,按照此次新兵的体魄重新打造新式战刀,重四斤二两,长二尺三寸,宽四指,厚半指有余。”

“器械局不愧巨匠之名,一把战刀居然能做到如此详尽的地步。”

“这算什么?相比制式战刀,弓弩等,甲胄,战船更能体现器械局制艺之精湛。”

“大司空不妨说来听听?”

大司空郭敬还想继续说,被天王打断了话题。

“悯儿,若是有时间,你自己去器械局看吧。”

石悯知道此时是小朝会时间,在座众人都是六部主官以及苻姚两位老祖,不好过分。

“谢父王恩旨。”

器械局是朝廷重要机构之一,而且一律不对外开放。

“此次瀚海演武顺利举行,大冢宰,大司马,还有悯儿,你们三人劳苦功高。”

“托天王洪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