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夏侯尚还朝(1 / 2)

到了今日,天气已经进一步转暖,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洛阳中的一切都还在沉睡中,诸葛诞已经醒了过来,他穿戴好,就来到了院中。

这几日的练习秘术,他已经感觉力量身法都有所提高了。

这秘术是通过独特的呼吸法门来控制肌肉发力的。

柳也这时也走了出来。

他对少爷的学习速度还是满意的,三四天便初步掌握了这门秘术。

“少爷,看来你练的不错,已经入门了呢!”

“多亏柳叔悉心教我,我才有机会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玄妙之术。真是不知道如何感激你了,感觉只为你做那一件事也是不够的。”

“哎,我心中只有那一个心愿了,少爷如果愿意多做,将来当上大官,多为黔首们做点实事就好了。”

半个时辰鸡鸣后,洛阳城又喧闹起来。

尤其是南城,南城居住了很多养桑蚕,织丝绸的百姓,当然了也少不了以浣纱为生的。

浣纱啊,就是漂洗丝绸或者是为富人浆洗纱衣。

这个时候面布还没有广泛使用,富人大多穿的是丝绸绫罗,穷人则是荨麻苎麻缝制的粗布。

城南有还有一个大的市场,南市,临近洛水,航运方便,销往西域的丝绸大多从此起运,也为小贵族官僚和城市平民提供一些生活用品。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诸葛诞还没有到上值的时候,练完武,洗漱了一番,又吃了早饭,时间还尚早。

昨日诸葛诞下值前被长官吩咐,明日直接去洛水畔给督造太学的官员打下手。

等到鸡鸣后的一个时辰,诸葛诞赶到了渡口的时候,看到了众多浣沙女,还没有回家呢。

城外已经进入农忙时节,很多田地中都是两头牛并排扛着杠子,在四五人的驱使下前行。

哦……诸葛诞在心中暗想……现在原来普遍是二牛抬杠法在耕地呀……

他回忆着前世高中的历史课本。

后面是什么犁来着,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曲辕犁了,那结构看着简单,到现在还记得……

几十年的战乱并没有影响到耕牛的普及,牛耕对战乱中农业恢复是很重要的。

虽然人口死亡率增高,但很多家庭,组成了同居的家庭,还有坞堡组织的出现,都是有利于牛耕的发展的。

富裕的家庭自己有牛,贫困的家庭,朝廷也颁布了“计牛输谷”的借牛政策,就是我借你牛,你的粮食秋收后要分给我一部分,这是从东汉就传下来的传统了。

相较于西汉的精耕细作,当朝的农耕就显得粗放了,这也是农民自己最经济的选择。

诸葛诞渡过洛水,感觉洛阳正被盎然的生机唤醒着,他心情大好,只要不是寒冬,出门对他来说都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太阳升兮照万方,白云也染上了朝日的红色。

到了南岸,诸葛诞发现役夫们正辛苦的从码头卸下木材、石料。

大木材和石料,不能用牛车马车装载,只能在底下垫上大小差不多的圆木,往前走的时候,就从后面抽出最后的木材去殿到前面,这样人力畜力一同拉着前进。

今天是第一天开工,刚开始运资材到太学。

等到诸葛诞来到了太学门口,便见到了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长者,诸葛诞上前行了一礼。

诸葛诞并不认识眼前这位官员,但他并不尴尬,昨日领到差事的时候他已经问明了情况,尤其是主管官员是谁,这是他最在乎的事情,生怕叫不出认识人的名字。

“韩大人,我来了。”

韩暨,字公至,南阳人,文帝践祚后封他做了宜城亭侯,现在是司金都尉。

他在魏国也是一个大聪明,是个能吏。几年前他改良了冶铁的技术,用了水排吹炭,获利比之前的技术多赚了三倍,而且还节省了人力、马力,受到了武帝曹操的褒奖赞叹。

“哦,公休,你来啦,前日下值后,我跟卫尚书要个人,他便推荐了你!”

看看韩暨亲昵地直呼他的表字,显然之前是有过交集,应该是认识的人。

“能来帮韩大人做事,小子很是高兴呢!”

“这次,我们不仅要修建太学,诺,你看那边!”

韩大人手指西边,指着洛水北岸,诸葛诞望了过去,其实太远了,几乎看不到。

“我等接到的命令不仅是修建太学,还要重修三雍。”

啥?请说人话啊,啥叫三雍啊……诸葛诞疯狂吐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