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忌讳收徒33(1 / 2)

于是魏承恭问道:“老师,绝地天通之后,修真界又是什么情况呢?”

“涿鹿之战后,修真界元气大伤,却也暂告平静,大的战争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了,不过小的争斗仍然时不时发生,但基本都没有影响到普通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商周更迭的时候,然后就爆发了——”

“封神之战!”魏承恭和赵毅同时说道。听话的人也都留上了心——这个来劲!

“我刚刚说过,元明以后成书的神仙事迹基本都不可信,《封神演义》也是如此,那本书基本都是许仲琳杜撰的,”九素说道,“好吧,徐仲琳也不过是搜集整理材料然后编撰成书,所以应该说是后人杜撰的。实际情况是,周军趁着商朝主力东征、国中空虚的机会,偷袭商朝;商朝猝不及防,回调部队也来不及,只能一方面把国中奴隶编成军队,到牧野拦截周军。另一方面,拜请国中的修真者介入战争。然后,两边就打起来了——不过这一次大战相比涿鹿之战要好一些,基本是修真者打修真者的,普通人打普通人的。”

“……这样不算是违反绝地天通的协议吗?”魏承恭问道。

“牧野之战跟涿鹿之战还是有所不同的,涿鹿之战是修真者主动介入普通人的战争;而牧野之战,修真者是应普通人的邀请加入战争,所以细论起来,倒也不算违反绝地天通的协议,”九素说道,“更何况,修真者比普通人强大得太多,要不要违反协议,其实完全在修真者一念之间。而且,经过了一千多年,一般修真者们已经意识到,由我们这些人组成的天庭,其实是不管事的。”

魏承恭和赵毅:“……”

“这一次大战让修真界再一次元气大伤……不对,应该说,涿鹿之战后,修真界就一直在持续的自残中,再经过牧野之战,当时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修真者总人数已经不足百人。人数少到这种程度,基本已经卷不起来,也卷不动了,虽然如此,修真界的总体氛围也只能说是从互相敌对变成了冷淡,争斗仍然存在,只不过变得极少而已。”

“……没有从凡人中招收弟子,充实修真界吗?”魏承恭问道,“都到了这个地步,应该不至于再担心有人争夺灵气了吧?毕竟这时候的情况,已经是把本来上万人的修真界的资源集中到不足百人身上了。”

至于说收徒弟是骂人什么的,不过是调笑而已,不提也罢。

“确实这个时候的灵气或者说修炼资源对于这个时候的修真界而言,算是相对充足的,”九素说道,“但收徒在修真界仍然是极少见的现象,这是因为涿鹿之战后不久——注意是涿鹿之战——发生了一件让修真者感到很害怕的事件。”

什么事,能让修真者也感到害怕?

“涿鹿之战的时候,有个名叫胥儑的修真者,他既不属于黄帝一方,也不属于蚩尤一方,却在大战中捡了不少便宜。战后,可能是感觉不安全——毕竟他没什么朋友,自身实力一般,偏又身怀重宝——于是就培养了两个弟子,这样在战斗中,就能多两个帮手。

有了徒弟做帮手,他确实在战斗中大占便宜,好几次击败了原本追着他打的仇敌,这在当时的修真界引起了一定的震动,甚至有不少人仿效;然而不久之后,他的仇敌设法控制了他的一个徒弟,发动偷袭,于是他就悲剧了。

刚开始还好,仅仅是被仇敌重伤,他在另一个徒弟的帮助下逃跑了;但是没想到,这个徒弟在保护他逃跑之后,却在他以为安全的时候给了他致命一击,抢夺了他的全部身家。”

“这……”魏承恭和赵毅对视一样,相顾无言。

“经过此事的影响,修真者们认为,徒弟不单不能成为助力,反而会成为自身的破绽,毕竟,谁也不会对亲近的人设防,而修真者控制人,让人违反本身意志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不仅如此,有时候徒弟本身就是敌人,最危险的敌人,于是收徒弟这种行为,很快又销声匿迹了,有几个正在培养徒弟的修真者,赶紧找了个理由把徒弟逐出了师门。”

听话的人:“……”

九素叹息道:“没有办法,老辈人构筑了当时的黑暗修真界,徒弟们跟随长辈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会变成那样的人也就不奇怪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作自受。

所以,即使到了老子那个时候,修真界对于收徒,都是很谨慎的,一般只有在生命垂危——渡天劫失败,跟同道争斗战败等等——的当口,才会寻找凡人传承自己一生所学。而等到‘夺舍’这种法门被发明出来之后,收徒这种事,更是只有在修真者身死之后,被凡人捡到他们的遗留之物的时候才会发生。严格来说这已经不算是收徒了,毕竟师徒双方甚至都没有见过面,做师傅的也不会传授给弟子知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