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知州赞叹50(2 / 2)

沈立回过神来,不由问道:“谁能为?哦,你说冀之吗?可他这般年轻,纵然能为此事,但何时能有足够资历呢?”

苏轼摇头失笑:“沈公糊涂啊,这篇文章不正是冀之的青云梯吗?”

沈立当即恍然,却又有些不敢置信:“你是说你要把这篇文章发往朝堂诸君?”

“不止,我还要将之送至通进银台司,直奏官家面前。”苏轼坦然答道。

“我看你是疯了,苏子瞻,你又不是不知道王相公和......和那位的为人,若是这篇东西被他们见了,那可不是青云梯,而是断崖路啊。”

沈立口中的那位,自然就是后世称为神宗皇帝的那位官家。

神宗皇帝治理国家的水平其实不弱,而且敢于革新尝试,也算是历史上十分优秀的一位封建帝王了。

不过论及容人之量,尤其是在涉及新政问题上的容人之量,这位官家可就和王安石那位拗相公相差无几了。

大概也只能说,这位官家和他的拗相公,都对这次熙宁变法以及之后的元丰改制,有着无比的在乎情绪吧。

话说回来,不管沈立有多暴躁,苏轼却仍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沈公急什么?冀之须是我的学生,我又如何会害他。”

他不紧不慢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开言道:“你们还是不了解官家和相公。官家和王相公固然是不喜欢别人随意议论新政,但却皆是惜才之人。若是他们足够看好冀之,相信都是不会因此动雷霆之怒的。”

“话是这样讲,但......”沈立还要反驳。

苏轼却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先听他再说一句:“而且,近来新政的反对者愈发势大,各地民怨渐渐沸腾,想来不出三两年间,就要有人来为此负责了。管家当然不可能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那么是谁来承担呢?”

沈立嗫嚅着道:“那就只有......只有拗相公来担了?”

“当然也只有他了。那之后呢,官家不需要人帮他继续推行新政了吗?谁来,曾布还是吕惠卿?若他们来推行,与拗相公有什么区别?想来还是不能脱出冀之所推断的那些结果的。”

吴希此时也被自家老师敏锐的政治嗅觉所震惊了,他是带着历史的记忆来的,那苏轼可就完全是靠自己推断了。

沈立已经哑口无言,孟教授却是叹息一声:“有你们师徒二人,可真是国朝的幸事。”

“是啊,难怪当初欧阳公要避子瞻一头地,如今看来我也要放冀之一头地了。”沈立接着道。

沈立所说的典故,是欧阳修作为主考官时,得知自己看好的文章是苏轼所作,而对同为试官的梅尧臣发出的由衷感叹。

吴希自我感觉再良好,也不敢去跟自家老师苏轼比才华,于是赶忙谦虚了几句。

“沈公、孟公抬爱小子了。学生自知有几斤几两,必定继续克勤于学,不辜负各位长者拳拳爱护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