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知州赞叹50(1 / 2)

面对沈立的询问,吴希十分坦然,毕竟他今天也算是有备而来。

来苏轼宅邸之前,他特意回了一趟家,所为的就是去拿昨日花费一整天时间,撰拟润色好的一篇策文。

“学生不敢说为三位长者解惑,不过正有一篇策文,需要三位长者给予些指教。”

说这边,他便将那篇策文自袖口取出,双手呈递给自家老师,请其当先过目。

苏轼接过纸张,首先打量了一下标题,只见其上赫然写着“维新策”三个大字。

他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标题还算满意,而翻开内容一看,果然与那天他们师徒二人的谈话内容基本一致,只是用语更加书面化了而已。

于是,他索性不再翻看,而是将之递给了等在一旁的沈立。

沈立初时观看还不觉得有什么,无外乎是说新政实施过程中涌现的一些弊端罢了,然而一路读下去却是让他越发心惊不已。

猛地抬起头来,沈立惊愕地看向苏轼:“子瞻,你这弟子精通《易经》不成?为什么推演出这么多细节上的东西?”

孟教授在一旁禁不住好奇,连忙将那篇策文自沈立手中讨要过去,也是自顾自地阅览起来。

面对沈立的错愕,苏轼不由失笑一声:“《易经》如何能推出这么详细的事情?更何况他这里边许多说法,可都是经过严密论证,有着紧密逻辑的。”

沈立缓缓坐回到椅子上,不住念叨着:“是,是,看来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啊。”

说完这话,沈立眼中不误羡慕地盯着苏轼看了许久。

这时,孟教授也已粗略读完全文,闭目沉思了片刻,才开口道:“若真如冀之这推断所言,青苗法终成逼民借贷之策,市易法全为官吏欺压商贾所用,百姓为躲保甲之役自断其臂,小商贩苦于免役钱挣扎不已。如之奈何啊?”

沈立在一旁接着道:“不仅如此,这些后果尚且有可能修正,但若是这策文中所言党争一起,那么两党相互倾轧之间才真是没了百姓活路,国家也将有覆灭之危。”

吴希这时缓缓开言解释道:“三位长者,其实这些描述,大都是数年乃至于十数年、二十年后才会有的光景,现如今也还来得及修正,所有对策学生都已写在后文之中。”

说实话,对于自己总结的那些对策,吴希也并不是十分有信心。

毕竟他这个学历史出身的,永远也不可能摆脱得了独属于历史学的后见之明。

从绝对客观且静态的角度去分析历史,许多事情往往都会简单化,然而身处于这个时代,真实情况又怎么可能这般简单明了呢?

而果然,沈立、孟教授两人不约而同地对吴希策文中,后半部分提出的解决办法选择了不置可否。

苏轼早就听过这些惊世骇俗的分析,加上他本人平日里对新政本来就有许多思考,所以此时反倒是最为豁达的那个、

“我说沈公、孟公,哪里就需要这般愁眉苦脸了?须知道事在人为,就算我们不能为,但能为者不就在眼前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