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苏吴往事44(1 / 2)

在小吴思一字一句的讲述下,一件陈年往事逐渐呈现在了吴希眼前。

治平二年,春三月,苏轼已从陕西凤翔府签判任上代还,在京暂领判官告院的差遣,等待着朝廷的进一步安排。

此时,一位多年未见的故友恰自东南来京,向吏部流内铨述职的同时,遍访诸友。

此人当年与自己是同年进士,共同在京备考期间颇多往来,苏轼自然早早接到了对方书信,也约定好了时间款待酬唱。

这友人正是吴希的父亲吴津吴子度。

不过,不比对方卸任知县后的短暂闲暇,苏轼此时刚刚接手新工作,自然有些忙碌不堪。

因此,两人的相见被他一推再推,直到得知对方已然接受了下一任命,不日将回东南履新,他才终于意识到若再不见上故友一面,便又要经年离别而难相逢了。

于是,苏轼当天向上官告了假,急匆匆自官告院的繁杂公务中脱出身来,赶往吴津下榻的怀远驿。

那也是当年两人同在京城时,一直以来的居住所在。

待等他赶到那里,却又得到了一个十分惊喜的消息。

吴津因为其自身出众的文辞能力,被当朝宰相韩琦看好,荐举给了英宗皇帝。

而英宗登基不久,自然求贤若渴,复又将吴津挽留在京。

如今他正在等待审官院按制度为其改授京官,而后便可以参加下个月的学士院考试,通过后就将被授予馆职,或许能够从此跻身轻贵词臣之列。

苏轼自己当时同样在准备这一项考试,制科第三等出身的他不需要什么特殊举荐,天然有着所谓“一任代还后试馆职”的特权。

当夜,许久不见的兄弟二人酩酊大醉了一场,之后又在汴梁城周边把臂同游了一番,而小吴思便在此期间一直跟在自己父亲和苏叔叔身边。

“那天下午,爹爹左腿的老毛病又发作起来,而我却吵着非要出去玩。苏叔叔于是牵着我去了郊外抓蜻蜓,不过没想到那天却下起了大雨。”

小吴思一边讲述着,一边微微有了些内疚的情绪,吴希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伸手揉了揉对方的脑袋。

“接下来呢?出了什么不好的事吗?”

小吴思面对此问却有些诧异,反问道:“爹爹从没跟二哥讲过这些吗?”

吴希却有些哑口无言,便是讲过自己也不知道啊?

不过吴思很快就为二哥找到了合适的理由:“也是,当时二哥你缠绵病榻了好久,而等你好起来了,父亲便又日渐消沉,渐渐不愿与我们多说这些事情了。”

吴希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那天一场大雨,把我和苏叔叔拦在了山中一座破败的寺庙里,前后不得脱,左右不能走。而庙宇建筑颇有倾倒之危,苏叔叔为此急得不行。在驿站中苦苦等待的爹爹终究还是拖着病腿,一路上山来寻我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