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维新之策43(1 / 2)

苏轼惊天之语,不免给吴希带来了三分震动。

来自后世的他,对什么官家、宰臣、执政,倒是没什么天然的畏惧。

但他凭什么去跟这些人赌?凭他早已亡故的进士父亲,还是他并无半点显耀的州学生身份?

苏轼也知道自己的话难懂,于是进而解释道:“冀之,你既有如此见识,又自陈对新法诸多弊端有务实解决之法,何不上书于朝堂诸公,进而获知于官家,以待今后得用?”

“这......能行吗?我一个学生,一篇胡言乱语,便是能入官家、大臣之耳,又如何就能取信人家。若我上书,人家怕不是还以为我是书生自大,狂傲无边而已。”吴希不免自我怀疑道。

“所以才说,要赌。按照咱们师徒俩的看法,衮衮诸公实则不蠢,只是被国力和外敌压迫至此,那么即便你这些说法他们此时不能用,但总能听得进去的。”苏轼如是解释道。

“但是万一就此恶了衮衮诸公与官家呢?”

“所以才要问你敢不敢啊。冀之,若你敢下这一赌注,为师便也敢陪你一起赌这一次,以我名义,遍发信函。想来以官家与诸相公的度量,即便容不下我,至少不至于对你怎样。”

苏轼语重心长,说出了这一番肺腑之言。

吴希此时当然感念自家老师恩德,却还是有三分犹豫,若说对于熙宁变法之始末,他当然比当代所有人都了解。

但对于熙宁变法的善后,他固然也读过许多学者相关的文章,但是纸上谈兵之举措,真的能够实行吗?

不过话说回来,此时眼前放着彻底扬名天下的机会,自己真的要错过吗?

想他吴冀之,一无显赫背景,二无通天财力,三无满腹文华,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怕是只能依靠科举的重大成功,才能从此平步青云了。

但是在这个读书人近乎泛滥的时代,考上了甲科进士又能怎样,除了前三名有个京官的前途,其他人最多也不过只是个试衔知县罢了。

须知道,在宋朝,选人与京官之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若不是有特殊际遇,选人要改京官,不仅要满足一定任职次数、在任时间,也就是所谓的经历磨勘,还要找齐五位中高层官员作为举主,才能从此青云直上。

除此之外,便只有像苏轼那样参加制举、词科这样的特殊考试,并且极其优秀才能立时改官了。

不过这不是去年开始废止了制科,而博学鸿词科尚且不见踪影吗?

思虑良久,吴希终于还是咬了咬牙,对自家老师道:“弟子这几日便用心于此,务必写出一篇《维新策》来!”

“嗯。”苏轼重重点了点头,“待完成此稿后,为师亲自为你润色,发予诸位相公、执政。而后再试试请沈公与我联名,将此文发往银台通进司。”

“唯,希莫敢不从。”

师徒间的的谈话到此终止,许是苏轼那里酒劲上涌,微微鼾声自车厢之内不断传出,而此后便是一路沉默。

吴希将自家老师安然送回家中,再自行回返时,时间已经来在了傍晚。

也顾不上吃口饭,他便急匆匆寻了处晚市所在,为吴思买来了早就答应好的吃食、玩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