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将预远引(1 / 2)

无论雷霆雨露,该来的总是会来。正如县令汪泉担心的,也如魏芜所期待的。

旬日后,总督府一纸公文发来。陇右道甘州府治下县令汪泉,着“失察”之责,激起民变,免去官职,斥其归总督府呈情;县丞魏芜,守城有功,暂代延湖县令之职,县尉陈仓守城有功,暂代县丞之职,余下众巡检有守城之功,皆有拔擢,暂且不表。

大魏沿前朝旧制,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为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兼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至本朝,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于一道独揽大权。区区九品至流外的官职,本就是随意任免。

值得一提的是,楚离得益于守城临危受命指挥之功,护卫官吏斩获之绩,县府请表上多有夸赞之词。功赏上资,赏武散官之格,也就是说,楚离这个平民有担任不如流武职散官的资格了。

大魏开国至今,世家门阀垄断朝堂,寒门庶族渐渐上升无门。难得有靠武勋入仕的,楚离得此机会,也算是实现了阶级跨越。

而其他守城的县卒义勇,也都各有钱绢赏赐。伤亡之人,都有抚恤。于是,一阵喜悦之情渐渐冲淡了前些时日压抑悲伤的氛围。

这日,楚家小院内,一阵饮酒欢笑声传出。

楚父于家中款待巡检赵元忠,一是提前恭贺赵巡检即将接任本县县尉职司,因守城之战中,赵巡检辅助守城,征调有方,表现优异,州府已定了提拔其为县尉的升职令。

二则是感谢赵巡检征调义勇时安置楚离为县府亲卫的恩情了,此次得赵巡检照拂,自家子又得立功勋,楚父心情自是大好,不由多喝了两杯。

“赵兄弟,感激之情,在此酒中,老哥就不多说了,往后但凡有事,尽管开口,满饮!”

楚蒲此时已经喝的是满面通红,但好在话还达意,不曾失礼。

“哈哈,老哥客气,你我相识多年,本就交好,此等小事,何须多说。”

赵巡检也喝的开心了,楚离在旁侍候,苦笑连连,两方斟酒,忙碌不停。

“贤侄此次立功不小,既有功赏散官,可打算谋个值司?”赵巡检看楚离斟完酒便笑问。

“这些日子在家温书,倒是未曾多想。”楚离侧眼看着自家老爹,楚蒲只是微笑抚摸着胡须,似乎是全由着自家好大儿做主,不予多言。

“恕当叔父的直言,我自是知道贤侄你才学出众,可这大魏朝上品无寒士,倒如今这科举取士也全被世家子所占据,以学进仕,某家看来希望渺茫啊,我等皆为庶族,能得武勋入仕,已是难得的机缘,不如先寻个值司,再有机遇,焉知不能,那个青云直上?”

赵元忠放下竹筷,考虑了一番,轻笑着说道。

这话却是交心之言。

楚离先是淡然一笑,为楚父和赵巡检再次斟满杯中酒:“叔父、父亲,请用酒菜。我有一言,想说于长辈参谋。”

楚父与赵巡检互相对视一眼,示意楚离开口。

楚离语气坚定的道:“这煌煌大魏,江南海北,地阔天长。若困顿于一地,此生怕是遗憾了,我预外出游学,烦请叔父照顾于我父。”

这话也并不偏薄,少年时作为学子出游,大多是为了求个大好前途。人云:学而优则仕。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他们刻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出仕。而大魏朝科举科目内容非常繁琐,为了便于对学子进行大筛选,又将科举考试分为了两级进行,既乡试和省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