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战后修炼(1 / 2)

一场灾难好似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留给延湖县城的是满目疮痍,一片寂静。乱民暂时逃散,可焉知不会卷土重来。只是大部分的民众确实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悬在头上得刀已是不在,不管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

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首先便是清理战场,城外是没多少战利品可搜刮的,除了一些劣质的铁器,便是散落满地的尸骸。也是,这场战争的起因不就是因为这些难民穷的就剩下这条活不下去的烂命了吗?扔在这里,也算有个结果。

正值大暑,城中已是弥漫起恶臭的气息。这还是县府全力组织,征调了近百马车,抽调兵卒,日夜不休持续了五昼夜,方才把所有尸首托运到几十里外戈壁滩上焚烧,如此多的尸体是不敢就地掩埋的,若是污染了地下水源,那又是一场大祸。

然后便是抚恤伤亡,这场战争守城的卒丁死了一百七十人,重伤二百,轻伤无数。此伤亡大多在城将要被破那半个时辰内,当时涌上城头的匪兵已逾二百人逾人之多,所幸县丞魏芜,即时带族兵在乱民阵后穿心一击,也得益于楚离指挥得当,县兵义勇拼命护城,若两方稍有差池,一旦城破,以乱民之众,局势必是溃散,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大事,必然要上报州府,以及节度陇西,河西两道的都护府。至于程情表功之事,也随之一同上报,万余乱民起事,还要看领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的大都督高瀚如何看待此事了。自汪泉以下官吏都在等待着消息,至于这消息是好是坏,是“守城有功”还是“激起民变”,“大破贼军”还是“私起刀兵”,则全在大都督高瀚一念之间。

至于逃脱了的贼首夜叉王,就悄然消失了,再未有周边县城有被攻打的传闻,只是这西凉府周边还是不断有农庄被乱民袭击,听起来都不成气候和规模,大户豪绅也都纷纷组建了私兵,用以抵抗乱民攻击,朝廷的赈灾粮秣也一批批的运到了,死的人已足够多,这也减轻了不少赈灾的压力。只是在悄无声息的时候,似乎改变已经产生了,至少在还活着的数万,乃至十数万难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朝廷也没什么了不起,比起活生生饿死还有一条路走,活不下去便就反了吧。

攻城战结束后,楚离便交了亲卫兵的差事返回到了家中,他虽然没有什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功勋,但其实已经表现的足够出色,战后计功阵斩十七人,这十七人可是实实在在敢攀附城墙,夺城杀人的悍匪,如此战绩在所有守城兵卒中都耀眼到吓人,毕竟他只是一个十五岁未经世事的少年郎。不单是如此,还有在悍匪冲杀县尊汪泉时他挺身而出,一战击杀五人,可称临危不乱,护卫有功,这可是县尊汪泉亲口称赞的,诸般如此,他交差时县卫兵所连其兵甲都未收回,就当赠与这少年英雄了。

自交差后楚离便一直呆在自家小院内安心修习,当然少不了自己战绩传开后老爹楚蒲的大惊失色的质询以及唠唠叨叨的后怕。有时,他便会想起当日城下那惊天一斧,气劲纵横,势不可挡。目漏憧憬之色。尽管被无双评论为平平无奇,无甚出彩之处。

可能在无双眼中,什么气劲宗师,那不是有手便成吗?于是楚离便更加努力的修炼,,得益于楚离所修习功法的高妙,此时他距离生出内劲已经不远了。

此界武道的法门是多是壮体炼体,打磨劲力,直至催生内劲,这不奇怪,此处的历史,便是从族群林立,为争夺生存地域,互相之间的攻伐史。直至现如今,大体便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对立。因为武道出自于战场杀伐,从强壮体魄到强者生出劲气的武道之路便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后天境界不管是练体,还是练劲的极限都没有标准,只与个人先天体质和功法境界的限制有关。而无双所传功法则是内外兼修,以剑招锻炼周身气血以淬炼体魄,以吐纳吸收天地元气以壮大内俯,同时锻炼后天境界的体与劲,立意便高出不止一筹。

以此界元气的微薄,没有真正有大毅力,大智慧的人长期总结吸纳,是不可能创出能够真正吸收天地元气的吐纳法门,无双传授的内炼吐纳决却是此界最优解,这便是传承的意义。

此刻无双漂浮在半空抚剑而坐,她淡然道:道为源,术为器。此次经过战场上的一番拼杀,这基础剑诀却是有模有样了。”

“一点微末成就,还差得远喃。”楚离晒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