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战事渐变(1 / 2)

因为没有想到乱民会溃败的这么快,城里自然是没有做追击的准备。

汪泉惋惜地看着黄巾士卒拥挤纷乱地逃到对岸,“嘿”一声说道:“可惜了。要早知匪兵如此不堪,就该提前备下数百甲士,此时好趁乱杀出城去。”

楚离却知此时在城下出现的溃逃情形,想来只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初次攻城而已。在吸收了此次攻城失败的经验后,他们下一次的攻势肯定会变得猛烈起来。

一个时辰后,他的猜测得到了验证。

贼首夜叉王派出了十几个小队,从溃逃的乱中揪出了数十个最先逃跑的,把他们押到阵前,当众枭首,随后,重新整顿阵型,开始了第二次进攻。

攻城的乱民到了护城河下,各个方阵中最前边的士卒纷纷把浮桥架到河上。

他们没有经验,总共八座浮桥,在搭架的过程中掉入河中了三架,最终只有五座成功搭成。

浮桥搭架好后,乱民士卒调整了一下进攻的队形。

没能搭成浮桥的那三个方阵汇入了别的方阵中。

头目们把搭架浮桥的士卒调到后边,抽调了一批盾牌手出来,代替他们排在队伍的最前边

巳时末,乱民开始了第二次攻城。

楚离遣人烧掉了他们留在城下的云梯、浮桥,因此,他们这次攻城和上次这样,依旧是举浮桥的在前,扛云梯的在后。

不同的是,上次攻城,他们分成了八个方阵,这次只有五个。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紧,来不及做出更多的浮桥和云梯。

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学会了分散队形。

在过了护城河后,不等小帅下令,五个方阵的士卒就主动散开了阵型。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守卒箭矢的威胁。郡兵里的弓箭手,弩手急射了三轮,也只射中了四五十个敌人,还不如上次两轮急射的战果大。

楚离满是感慨地想道:“最佳的练兵场不是在校场上,而是在战场上。”

在校场上摸爬滚打地训练一年也许还不如亲自上一次战场。最令人难忘的不是训斥、喝骂,而是血的教训。只是,这种练兵方法未免太过残酷,代价未免太大。

汪泉却是他回首遥望县城西面的高岗,咬牙默念:魏芜,此番若敢负乃公,必让你刀剑加身,付出代价!

……

攻到城下的乱民士卒冒着箭矢架起了云梯。

五个云梯彼此间隔百十步。其中一个云梯正竖在汪泉、陈仓等人面前。

楚离请县令退后。

汪泉哈哈一笑,拔剑在手:“小子小瞧本官了,本官为一县主官,当与城同在!”

自主簿以下吏员等人相顾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心头一松。

而周围的县兵义勇,也是士气大振。

观此情形,汪泉更是一脸的兴奋,跃跃欲试,大笑道:“吾自幼习剑,今贼兵攻城,正我试剑之时,岂能不战而退?”将佩剑抽出。

亲卫队本有护卫之责,此时也一拥而上,护卫左右。

事到临头,楚离内心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两世为人,架都没打过几次,更别提以命相搏。这还是第一次与人拼杀,他伸手拔出腰间长剑,只在心里默念:狭路相逢勇者胜!

之后下令道:“命弓弩手靠后,令长矛手向前。”

城头上的弓弩手应令而退,长矛手整队上前。

乱民制作的云梯很粗糙,从露出城头的那部分可以看出,他们连木干上的树皮都没削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