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乱民将至(1 / 2)

凉州府魏家,士族门阀,此地虽然是魏家支脉,却也是高门大户,人丁兴旺,因陇右道动乱平凡,世家大族多与族人建堡而居。

且看此魏家堡垒,城墙、壕沟、城门、瞭望塔和守备楼等构筑物一应俱全。城墙被建造得坚固高耸,不易攻破。壕沟则被挖掘出来,作为一道天然的障碍物,使敌人难以接近。城门是堡垒的出入口,通常设有门楼和护城河,以增加防御力。瞭望塔被用来观察周围的动态,及时发现敌情。守备楼则是族兵驻守的地方,在这里士兵可以休息、训练和储存军需品。以保护族人免受外敌侵袭。

此时数百匹健马从堡中鱼贯而出,马上是身披全甲的骑兵,甚至连马匹都披了半甲,数百名骑兵后跟着的是身穿皮甲的步卒,这些步兵一半持长刀木盾,一半持长枪。还有数十人身负箭囊,手持弓箭。整齐有素的离开了庄园,向着延湖县城方向而去。

半途中,县丞魏芜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私兵,押送三十余车粮秣汇集到了一起,陆续数十成百,手持各类武器护着马车的私兵跟在了队伍之后,逐渐近千人,这正是大户豪绅供魏家驱使的辅兵及粮草。

这队兵卒,没有四下镇压乱民,而是曲折蜿蜒的一路绕行至县城外高岗密林之中,静静的蛰伏起来。

延湖县城。县府门口,城门口,大街上,一份份布告被悬挂起来。县尊大人紧急征召所有适龄男子,不分贫富众寡,全体参军,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乱民威胁。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县城,引起了一片哗然和不安。县民们纷纷议论纷纷,有人担忧家庭会因此而崩散,也有人担心未经训练的民兵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

过了午时,城内县兵所的大门前,已经渐渐聚集了一大群人,他们身上大多洋溢着无助和不安的情绪。昏黄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出他们慌乱的目光。这些民众,有士农工商,也有三教九流,其中年龄最轻的是跟楚离一般十五六岁,最大的年近五十,看着已是满面苍容。可能他们之间唯一共同的相似点在于,都没有当兵的经历。彼此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从他们沉重的目光中,能感受到每一个人对于这次征召的紧张和担忧。

时间缓慢的流逝,接近酉时。县卫兵所的门面前打开,一个严肃的官员站在门口,他用冷漠的目光扫视着众人。目光扫视之下,人群沉默了下来,就在一片寂静中,官员大声宣布:“凡是收到通知的,开始点卯进场,违令者记名重罚。”

一阵长长短短,此起彼伏的唱名声后,约千余人走进了卫兵所校练场。

校练场一头乱糟糟的堆满了各类兵刃,真的是刀枪棍棒,无所不有,楚离眼尖,甚至还在其中看到了一把乌不溜秋的杀猪刀,这倒也看着轻巧,他心中暗自腹诽。

校练场内两排县衙兵卫腰挂直刀,面无表情的维护着秩序。

一名小校不停大声吼令:“都排好队,依次领取武器,候场待训……”

于是也不拘高矮壮瘦,老幼强弱,每人一把武器,再无其他,自是拿到手什么,就依次给分发什么。

就在此时,一个巡检所的卒丁来到楚离面前,轻轻拍了拍他肩头:“可是楚家子,名唤楚离?”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示意跟着他向校练场一头的守备房走去,进入守备房,里面是一位身着编外九品下巡检官服的中年男子等待自己,看着走进的楚离他温和的一笑:“可是楚贤侄,先入坐吧。”然后挥手示意领路的卒丁在门外等候。

待士卒闭门后转身说道:“我是本县巡检官赵元忠,你父亲应当于你提说了吧,今日事多繁杂,我就长话短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