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红尘多少奇才33(2 / 2)

到家的时候已经快要收市了,余声看了眼行情,没什么需要操作的,就接着比划上午的问题了。

比划了半天,最终的结果直令人拍案叫绝。

从重置成本的角度看,不管ROE有什么区别,PB一样就说明折溢价率是一样的,但是PE却会随着ROE的增加而自然减少。比如说,假设有两家公司,每股净资产都是10元,一家的每股盈利是2元,另一家的每股盈利是4元,假设r是4%、股价都是20元的话,PB都是2倍,盈利好的公司PE是5倍,盈利差的公司PE是10倍,盈利好的公司的三率平方根也就是折溢价率是根号下40%,盈利差的公司的折溢价率是根号下80%。要想基于ROE进行修正使得两家公司的折溢价率达到统一,修正系数就是ROE之比的平方根,也就是根号下(4/2)。

而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角度看,不管ROE有什么区别,PE一样就说明折溢价率是一样的,但是PB却会随着ROE的增加而自然增加。比如说,假设又有两家公司,每股盈利都是4元,一家的每股净资产是10元,另一家的每股净资产是5元,仍然假设r是4%、股价都是20元的话,PE都是5倍,盈利好的公司PB是4倍,盈利差的公司PB是2倍,盈利好的公司的三率平方根也就是折溢价率是根号下80%,盈利差的公司的折溢价率是根号下40%。这时要是想基于ROE进行修正使得两家公司的折溢价率达到统一的话,修正系数就是ROE之比的倒数的平方根,也就是根号下(2/4)。

两种观点旗帜鲜明地对立啊!那怎么办,只好再次祭出“中庸之道”的大法,取个几何平均值。

您猜怎么着?刚好等于1。换句话说,对于两个长期ROE水平不一致的上市公司,只要他们的折溢价率一样的,就说明估值的折溢价水平是一样的,不需要基于ROE进行系数调整。

这听起来不符合常理,但却是唯一可行的数学解决方案。

还是举个例子吧,假设有两家公司的股价都是20元,r还是4%。甲公司的盈利能力强一些,每股净资产是10元,PB是2倍,每股盈利是4元,PE就是5倍,三率平方根就是根号下40%;乙公司的盈利能力弱一些,每股净资产是20元,PB是1倍,每股盈利是2元,PE就是10倍,三率平方根还是根号下40%。

从重置成本的角度看,甲公司PB比乙公司高一倍;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角度看,乙公司的PE*r比甲公司高一倍。那究竟是甲公司折溢价率高还是乙公司折溢价率高呢?单独用重置成本或者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法的话,结论是截然相反的,但从三率平方根的“中庸之道”的角度看,两家公司的折溢价率就是一样的。

情感上,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个结论。无非一个公司的定价更多地指向了每股净资产,另一家公司的市场定价更多地指向了每股盈利罢了。20元钱中,有的更多的是买的资产、有的更多的是买的盈利,只不过刚好加起来总价钱一样。

而从公允价值(fv=P/SQRT(PB*PE*r),参见第二卷第一章《何必思之烂熟》)来看,两者的公允价值也确实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价格一样、公允价值一样,那么它们的折溢价率也必然是一样的,也就不存在谁高估谁低估的问题了。要是再乘上一个与ROE相关的系数,反而会一个高一个低了。

对于价值投资,盈利主要寄望的是它公允价值的增长以及可能的折溢价率的抬升。ROE应该作用于对其公允价值增长的讨论中,而无需再在折溢价率的讨论中涉及。

想清楚了这一点区分后,余声觉得豁然开朗了许多。

什么叫格物致知?这就叫格物致知。晚上和萧湄一起庆祝的时候,余声都一直处于极其亢奋的状态。

周末的时候,余声抽空约了几位校友志愿者小聚了一下,明确了月底校友年会的志愿服务安排。有车的负责接送一些行动不便的校友,没车的就到长途车站帮忙引导县区的校友统一坐大巴车。每次年会,都是专门租一辆大巴车,负责县区校友的往返车站与会场。今年的会场就在何师兄的公司里,余声人头和地界都相对熟悉一些,那就主要负责现场的签到了。

科目三的教学,张教练别出心裁。每天都是早上5点钟开始、7点钟结束,乘着路上没人、天气凉爽、光线适宜,放手去练,主打一个轻松教学。每次就带两个人,开半个小时、后排观摩半个小时,轮换着来。

这样的强化训练,效果还真的很好。不到一个星期,余声和另一位学友就都掌握了七七八八了,剩下来就是熟能生巧和临场发挥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时候考试,还要等档期安排。

由于练车都安排在一大早,所以余声也就没有理由赖在家里了。

每天练完车就去公司里坐着,看资料、写材料外加混中饭,下午要是累了,早早溜号也没人管。这样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儿,确实挺适合余声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