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红尘多少奇才33(1 / 2)

经教练这么一指点,余声才明白,原来考场的一草一木、一线一画乃至路边的砖块水瓶,那都不是平白无故在那儿的。

高!实在是高!人民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余声心里面一下子踏实了。

不过这不是余声见过的最高级的手段。去年有次喝酒,听人吹嘘了一个段子,那才是真正的高手,春风拂柳、了无迹痕。

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小孩学习是没有天赋又不肯吃苦的那种,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混了个本科文凭。做家长的肯定还想扶上马送一程,谋个前途。公务员自然是没法操作的,就想到事业单位先中转一下,后面再想办法转岗。但是就是读书太糟糕,事先漏点题给他都不能保证考前列的那种糟糕,到时候面试再拿不到高分,可不就是没戏了嘛!

试错了两次,终于请到了高人帮忙。

高人多高呢?大家约在一起唱了次歌,就问小孩一个事,最熟悉的歌是哪一首,能不能无伴奏唱。您还别说,小朋友背课文背不上来,唱歌倒是溜溜熟,现场静音了伴奏张口就来,不仅感情到位、声音悦耳,更重要的是还一句都没有唱错的。

高人说,那就没问题了。

到了考试那天,高人安排人打电话给家长,说是选择题答案就是那首歌的歌词的音调。就比如《歌唱祖国》吧,“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音调就是“323132,14312……”,那么答案就是“CBCACB,ADCAB……”。

不仅如此,高人还协调了,那次笔试,单选题占了70%,简答题占了30%,单选题有点难度,简答题则以放水为主,而且单选题的答案如果按照歌词的音调来作答,还会间隔着错两道最有难度的。

就这样,利利索索地以微弱优势拿到了笔试第一名,面试就不用刻意抬太高的分数了,一共两个岗位,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二名低调入选了。

都是江湖传言,也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但是有板有眼,加之技艺高超,让余声很是印象深刻、五体投地、目瞪口呆、心悦诚服。

回味了这么传奇的故事,再想想考场上的砖瓶草线,余声夜里睡得十分踏实,完全没有受到此起彼伏的呼噜声的打扰。

周五一大早,大家就集合起来。

检录、抽签、候考、上场、判分、签字。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就顺顺溜溜地把科目二拿下来。90分,倒也没拿到满分,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过关就行。

当然,同组也有过度进展发挥失常的,那就只能下次再来闯关了。

科目二考完,余声他们也不能马上回市区,还要等考科目三的结束了一起走。赶紧打电话和萧湄报告了喜讯,约好了晚上去附庸风雅吃个牛排庆祝一下,余声就在考场的休息室静静等着。

无聊的时候,想起周末遗留的问题,两个公司,业绩都很稳健,如果长期的ROE水平有差异,根据三率平方根算得的折溢价率如何定量地去评判哪个更划算呢?如果ROE更好的那个,折溢价率更低,这个自然不用定量分析,就像这次选中的中国平安和上汽集团;但如果ROE更高的那个,折溢价率也略高一些,该如何评判呢?可能就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了,最好能量化地处理这件事情。

尽管一时半会儿理不清头绪,但余声想,肯定是用ROE再对三率平方根进行一次调整才对。关键就是这个调整的系数如何确定,既匹配现实,又符合逻辑。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等待的时间就不觉得长了。快到中午的时候,科目三的两位师兄笑容满面地过来了,全部顺利通过!大家相互祝贺了几句,就在附近请张教练搓了顿海鲜,张教练要开车把大家带回去不能喝酒,别人也不好意思喝酒,海边的海鲜又不贵,总共也没多少钱,余声就悄悄地去把单买掉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