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会见美国总统(1 / 2)

刚走进华尔道夫饭店,雷振宇就看到李鸿章缓缓地走下楼梯,换了一身衣服,但倦容依旧。

“欧文博士,你怎么从外面回来的?”扶着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文问道,同时满脸怀疑地扫过雷振宇的脸。

“启禀中堂,这翻译迷路了,我去把他寻了回来。”欧文博士得意洋洋地说道,想要以此邀功。

“辛苦了,欧文博士。我们快走吧,要去国务卿惠特尼的私人宅邸会见美国总统。”经文边催促,边鄙夷地看了一眼雷振宇。“狗奴才……”

雷振宇血一下子冲到脑子里去,想一拳打爆眼前这个官二代,但他突然明白了刚才杰克陈的态度——想要别人尊重你,你得先尊重别人。在清朝落后的文化下,李经文这种人倒也不足为奇。

欧文博士又是连拉带拽地把雷振宇带上了马车,马车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颠簸,停在了一栋洁白高大的私人别墅前面,两排黑皮肤的佣人一字排开,迎接来自东方的贵客。

“那就是美国总统?”雷振宇下意识大声问欧文博士,他从车窗里看到站在别墅门口正中间的人。

“你小声点!不要以为在美国就可以瞎说话!”欧文博士急得满头大汗。

“你就说是不是嘛……”雷振宇嘟囔着下了车。

李鸿章走在最前头,咳嗽一声,这回雷振宇自觉地走上前去。

没办法,当了翻译官,也不一定能结束梦境或者回到现实,但不当翻译官,他怕是活不过下一分钟。

“欢迎,欢迎。李先生,您穿着黄色的衣服,据我了解,这可是皇上才能穿的颜色,不是吗?”

没想到美国总统上来就一个暴击啊。雷振宇抱着吃瓜的心情地看了一眼李鸿章,原文复述了一遍,没想到李鸿章话接的不卑不亢:

“皇上赐予我黄马褂,是让我代表大清朝,前来与诸邦结好。也就是说,克利夫兰总统先生,您今天见到我,如同见到了大清朝的皇上。”

说罢,李鸿章还不忘伸出手朝半空中作了个揖。

克利夫兰总统尴尬地笑了笑,这话说的,他也没法反驳,却感觉莫名其妙低了一个身份。雷振宇心里暗爽,果然,论说话的艺术,这些洋人玩不过我们。

但很快,雷振宇就知道,一时表面的占优,在巨大的国家实力差距面前,毫无意义。

这餐饭吃的中国一方很是难受,一大半的菜都是冷盘,喝的是葡萄酒,主食是面包,甚至连筷子都没有,丝毫没有体恤清朝来宾的意思。

李鸿章更是连筷子都没有动过,只是小口抿了几口葡萄酒,吃了一小块面包。

“怎么,李中堂不饿?看来轮船上伙食不错啊。”克利夫兰总统开了个玩笑,桌上却只有白人那一排陪笑。

突然,他们发现有一个人吃的很欢——雷振宇快要饿死了,也不知道是梦里吃东西不占肚子,还是穿越消耗体力太多,他感觉自己一个人就能把桌上的菜清空了。

李经文觉得这样甚是丢脸,他正准备斥责雷振宇时,克利夫兰总统突然开启了新的话题:“听着,李中堂,去年得知大清国在甲午战争中输给了日本,我们都很震惊。所以我很想知道,你本人是怎么看待这场失利的?”

雷振宇咽下一口牛肉,边转述,边在心里想,这美国人老狐狸啊,连他都听出来了,这是在给李鸿章下套,他不是说自己穿着黄马褂就代表清朝皇上吗?那他怎么看待输给日本,就是皇上怎么看待咯。

“不过是一场战争罢了。我记得,贵国的白宫还被英国人烧过吧?”

雷振宇硬着头皮复述了这句话。他心里是不同意的:人家问你去年的事,你扯猴年马月的事,这不是胡搅蛮缠吗?

没想到克利夫兰总统却面露难色。雷振宇不懂的是,外交场上,胡搅蛮缠往往是有用的,看场合,扣上一个真实而丢面子的帽子,比承认自己的弱势要好得多。

“我想这顿饭,李先生应该吃的不太习惯。”雷振宇从放在他身前的名牌上认出,插嘴的是坐在克利夫兰总统旁边的国务卿惠特尼。“那不如我们切入正题。不知道这次出访,李中堂是否有事相求?不妨现在直说。”

没想到听到这个问题,李鸿章却瞬间满头是汗。雷振宇还在奇怪,李鸿章却急匆匆地开口说道:

“大清国地大物博,数百年来,自给自足,从未向外邦寻求过贸易上的协助……”

雷振宇边复述,边在心里逐渐明晰起来:

好家伙!搞了半天,李鸿章是来借钱的啊!

对面的美国人听着雷振宇的“翻译”,眼神中的傲慢逐渐越发的明显,甚至还没听完,就打断了雷振宇,惠特尼唱白脸,克利夫兰唱红脸,分别一人一句地说道:

“大清国也有今天啊,看来甲午一战确实把清朝打空了。”

“可能只是短暂的困难吧?大清国的领土据说比我们美利坚还要广阔,只是需要周转一下。”

“这借钱事小,但借了钱,如果还不上来,怎么办呢?”

“不是开了些通商口岸吗?多开一些,贸易做起来了,自然还得起了……”

雷振宇在一旁听得冷汗直冒,他小声提醒李鸿章:

“中堂大人,听他们这意思,如果借钱还不上,可就是要割地卖国了啊。”

李鸿章瞪大眼睛,惊讶的不是美国人说的话,而是这备胎翻译竟敢对自己说这些虎狼之词。他还没缓过神来,雷振宇就站起身,清了清喉咙,大声说道:

“听着,让我们做忘祖背宗、遗臭千年的事情,那是绝不可能!”

然后,他突然想到一个自己世界很流行的口号,也没多想,便脱口而出:“我的国,一点都不能少!”

现场一片沉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