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袍泽之情(1 / 2)

中秋时节,西北的夜空是十分明朗的。在夜空的北面,北斗星清晰可见。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方星空显得十分的沧桑。曾几何时,这片土地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现如今,一道长城将河套地区分为两个国度。而在这个夜空中,一连排的点点火光在不甚陡峭的边境上来回的穿梭,将边境线上穿透的像个筛子一样。

张汤现在面对的是即将要整治的边境走私的问题。他意识到这将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走私商的日益猖獗绝,不止单单一些平民百姓能够掀起的风浪。背后应该有人或者一个利益集团从中作梗。而此时面对朱须的诉苦和其余人的随声附和,张汤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那些刁民走私货物赚到了钱反而不愿意从事生产。”其中一个乡绅如是说,“今年的庄稼还不一定能找到人来播种,如此下去,势必会闹饥荒!”

“他们的走私直接影响到我等合法经商人的生意。”其中一个商人说,“我们赚不到钱,那就交不了税,减少了税收,大人们办事也不利索啊。”

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只见许久未发言的县尉开口说话了,只见他笑盈盈地说:“百姓们倘若都效仿走私,势必影响边境安定。我们北面是什么?是匈奴!我们可是首当其冲,我等此地乱了,朝廷定会怪罪下来!”

县尉的一番话让张汤觉得他已经有了对策,于是便问道:“劳烦县尉大人赐教!”

县尉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明日即可着手处理此事,首先召集所有县兵开始到北境的十三个里去搜查,但凡发现有私自囤积货物者则没收货物并缉拿归案;其次照会边军大营,要求他们协助巡查,对边境加大管控力度;最后就是张贴告示,但凡举报揭发者,一经查实后县衙奖励钱银八百株。”

此言一出,众人皆拍手称赞。张汤心里也有了几许赞叹,心想着县尉确实是有两下子,不愧是混迹官场的老手了。

“那就依县尉大人所说的办,明日立刻着手办理此事,本官来直路县也有段时间了,始终不敢忘记朝廷交予的使命,这次定当秉公办理,还一方太平!”

就在槐花里出事之后,游三一连几天都没有往边境线上跑。陈家父子的惨状着实下了自己一跳。

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反应迟钝的人。初看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两天看看年仅十岁的弟弟,心里越想越怕,害怕自己和家人也像他们那样遭到屠杀。

正当游三躺在土炕上胡思乱想的时候,家里的那扇破旧的房门被推开了。游三没在意,还以为是自己啊爹过来,依然睡着自己的觉。

“你个懒东西,不去地里干农活,在这里做甚?”

一句话让游三立刻惊坐起来,他定神一看,原来是里正大人跑到他家里来了。

游三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心想这里正大人怎么跑到我们家来了。自打记事以来,这里正来他们家次数都是五根手指数的过来的。

“这个,那个我身体抱恙。”游三从嘴里挤出来几个字,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捉住现行的小偷一样。

里正也没正眼瞧他,看着这个昔日的老袍泽家里乱七八糟的,不由地一声感叹,家里没个女人也确实不行啊!

游三见状,赶紧补上一句:“里正大人稍等,阿爹应该在田里收菜,我这去叫阿爹回来!”

没等里正大人开口,游三就像兔子一样飞跑出去。里正看着他飞奔的身影,不由地摇了摇头。

此时,已经是日上三竿,桃源里的村民和其他村里一样,秋收以后开始备粮。其中收菜是他们储存口粮的一种方式之一。好的果蔬收成可以抵得上小半年的口粮呢。

此刻的游三多少有点心虚,他还在心里犯嘀咕,想着这里正到他家里是干什么事情呢?反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大不了一人做事一人当,真是砍头的罪也一个人担了,不能连累家人!

到了田里看到游老爹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地里收割韭菜,游老爹有腿疾,干不了太重的活。可惜二儿子是个傻子,除了发疯的那几天之外,可是干活却不含糊,小儿子挺聪慧,可惜还小,干不了重活。现在三个人只能当两个人用。也难怪游老爹整日里唉声叹气。唯有老三特别像当年的自己,既能干,也够聪明。

可是这陈家父子的遭遇让游老爹的心一直悬着。自己当年也是边境的侦骑,知道对待走私商是什么样的方法。所以一直想劝老三及时收手,不然恐遭灾祸!

游三气喘吁吁地喊着游老爹,说里正大人在家等他。游老爹不慌不忙地放下手中的活,然后弹了弹身上的土灰对几个孩子说:“你们干你们的,我回去看看。”

游三二话不说,撸起衣袖,脱掉自己前些日子刚买的方口布鞋,朝地里走去。

当爷俩走近打个照面时,游老爹低声问道说:“里正说了什么事吗?”

游三先是一愣,然后回答说:“没说什么事。”

就这样,游三目送了游老爹的离开,看着游老爹一瘸一拐的背景,游三心中涌上一丝酸楚。

大概过了一两个时辰后,游老爹还未回来。此刻已是午后,游三就有点焦急了。好不容易干完活了,游三便收拾东西大步地往家里赶。

刚到了村寨门口,迎面碰到了赶着牛车回来的甘夫。游三见状,将肩上的锄头朝车上一扔,自己也一屁股坐上车,长舒一口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