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蛰伏(2 / 2)

优柔寡断的李东阳,也是目光长远的李东阳。或许,你还能想起他的一个称号,曾经的内阁“李公谋”。

这一次,他们看到了刘谨的死期。

那么,镇江有什么呢?镇江,杨一清。

在不久后,宁夏叛乱了。

刘瑾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以为只是收回地那么简单,殊不知那些土地都是在有枪有炮的将军手里。一旦改革,地方官不敢对将军们怎样,只能一味地欺压士兵。

咱们当兵的,都是有血有肉,心里想的是保家卫国,可手中拿的,却只有黄土炒面。这怎么行?饭都吃不饱了,怎么保家卫国?

收到压榨的士兵们,纷纷怨声载道,再加上一味地压迫,实在忍无可忍。安化王朱寘鐇见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是时候把“造反计划”写进日程表了。

安化王为什么要造反?

其时,在刘瑾的整顿军屯政策一下,大理少卿周东度在宁夏屯田。这个周东度是刘瑾的狗腿子之一,仗着刘瑾的权势,到处敛财,为戍边士兵所愤。另一个,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侮辱士兵妻子,部队将领十分愤怒。

安化王朱寘鐇知道后勃然大怒,随即命府上师爷孙景文召开宴会。宴会上,朱寘鐇用语言刺激,怒骂刘瑾,诸位部将都愿意跟从朱寘鐇。趁着机会,朱寘鐇又设大宴邀请巡抚各位官员,唯独周东度、安惟学两人没有赴宴。

后来,朱寘鐇派兵直入,杀死姜汉、李增、邓广等人,并派遣部队在公署杀周东度、安惟学。此后又焚烧官府,释放囚徒,撤离黄河渡船。并派人招杨英、仇钺,并擅自分封官职,命师爷孙景文以讨伐刘瑾为名起草檄文,历数刘瑾罪状。并且命人制作了一杆大旗,上面写着“兴义兵,清君侧;杀刘瑾,还太平。”

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时间,关中大震。很快,消息就传到了京城,刘瑾得知后,更是坐立不安。

怎么办?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杀刘瑾。刘瑾慌了。

正德皇帝还在豹房里玩密室逃脱,玩得正起劲的时候,锦衣卫千户钱宁冲到密室内,向朱厚照汇报了安化王叛乱一事。朱厚照一听,随即中断了游戏,立马传内阁大臣和兵部官员开会。

会上,众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朱厚照连忙挥舞着双手,大喊道:“停!先别吵了,内阁先说。”

“陛下,安化王叛乱,此事非同小可。”王鏊站了出来,说道,“既然说是清君侧,杀刘瑾。以老臣之见,不如将刘瑾送过去,这样一来,就没有了造反的理由,叛乱自然就平息了。”

听到这话,刘瑾顿时感觉脖子有一丝冰凉。

“陛下啊!奴才精心伺候您,是尽职尽责,半分不敢懈怠。”刘瑾都快哭了,跪在朱厚照身边,说道,“要是奴才一颗脑袋能平乱还好,万一奴才去了,叛乱不止,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厚照看了看刘瑾那满是赘肉的脖子,显然有几分嫌弃。

“换个法子吧,他这脑袋,又丑又不值钱,没人会喜欢的。”朱厚照说道。

众人沉默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于是,他爆发了。他是李东阳。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一人,能解安化王之乱。”李东阳双手插兜,双眼微闭,缓缓说道,“杨一清,能文能武,举国上下,无人能出其右。老臣举荐,请杨一清复出,平定安化王之乱。”

“杨一清?”朱厚照一脸问号,问道,“谁呀?”

“陛下不知此人,无可厚非,只需知道他能平定叛乱即可。”李东阳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说道。

“那行,马上去请杨一清,命他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制,统管军务,与总兵官神英平叛。”朱厚照当即下令,“那个谁,张永,你去监军,有任何消息随时传信回来。”

身处镇江的杨一清,接到命令之后,连夜赶赴宁夏,着手对付安化王朱寘鐇。

不料,等杨一清刚到宁夏的时候,叛乱已经平定了。

什么?玩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