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蛰伏(1 / 2)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现在是北京时间“明正德四年四月十四日二十二点整”,您正在收听的是“晚间正德”栏目,我是主持人June,即将为您带来的是一则要闻:

据了解,在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带领下,百官集体上表皇帝,《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一书已经修订完成,自正德元年至今。该书历时三年零四个月,共有二百二十四卷,分别由前内阁首辅刘健、谢迁等主其编撰事,后由当今首辅李东阳、次辅焦芳、三辅王鏊及文渊阁大学士杨廷和等专家主持修订。此书详细概括了孝宗皇帝在位期间史事,起于成化二十三年八月,终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参考价值。李东阳以纂修实录的功绩,正德皇帝朱厚照加李东阳享受正一品俸禄,颁奖典礼将于明日在奉天殿举行。

次日,李东阳受封之后,等到朝会结束,便匆匆忙忙地往家赶。不巧的是,刚行至大殿门口处,李东阳见到了一位自己亲手提拔的门生。

“小罗?你怎么在这儿?”李东阳见到自己的门生,甚是欢喜,连忙打着招呼。

李东阳口中的小罗,名叫罗玘。

罗玘见到李东阳,并没有给一丝好脸色,当即骂道:“李老头,你助纣为虐,攀附刘瑾,那些有骨气的都走了,就你还死乞白赖地留在这里,现在还好意思冒领别人的功劳,真为你感到羞耻。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以后咱们就当不认识了,也别说我是你的门生了,我真丢不起这人。呸!”

一顿输出后,罗玘转身就走了,留下李东阳一个人在凛冽的北风中飘零。

自从刘健、谢迁及一众同僚(骂刘瑾被打的那帮人)集体辞职后,李东阳艰难地维持着朝中局面。就刚才那样的情景,李东阳已经见惯不怪了。没想到,这一次,是自己的学生。顿时,李东阳感觉悲从中来,看着被乌云笼罩着的天,眼眶湿润了。

回想这几年来,刘瑾要杀杨一清,李东阳出手相救。

刘瑾打算整死刘健和谢迁,李东阳出手相救。

御史姚祥、主事张伟被诬陷,依然是李东阳营救。

正德三年,御史方奎骂了刘瑾,刘谨欲杀之,李东阳出面营救。

但是,即便如此,故人不待见你,你的学生不愿与你为伍,你唯有孤身一人,满心孤苦却无人言说。这大概,就是蛰伏的代价,身边没有战友,身后没有支援。再忍一忍吧,李老先生,那乌云就快被风吹散了。

为了麻痹刘瑾,李东阳三天两头地跑去给刘瑾送礼,就连上班时候见到刘瑾,也想一只哈巴狗一样围着刘瑾转,时不时地写首诗词来歌颂一下他。就这些操作,只要是个正常人,任谁也受不了了,不得天天飘飘然。虽然这位刘瑾同志算不上是个完整的人,但勉强也算个正常的人。慢慢的,刘瑾也就放松了警惕。

李东阳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忍耐着刘瑾的所作所为,不断等待合适的机会出现。现在明白李东阳为何下了朝会就匆忙回家了吧?

别着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还记得张彩同志给刘瑾规划的三步走计划吗?

第一步,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严惩贪污腐败,这个面子工程做得非常好,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贪腐问题。

于是,张彩很快就给刘瑾提出了第二步计划。

第二步计划是什么呢?

整顿军屯。

所谓军屯,简单来说就是军士们在驻地种一块地,收获粮食自给自足,这个政策在历史上也算是由来已久,很多朝代都有类似做法。不过,军屯政策推行到正德年间,已经快推行不下去了。

军屯需要土地,地主恶霸自然不敢跳出来对军用土地来一手兼并。但架不住军队里自有地主(高级军官),这些人强占土地,最终大头兵的土地越来越少,大家都吃不饱肚子。

刘谨所谓的整顿,就是把土地回收回来,清查土地。但是,这个计划有一个致命的漏洞是刘谨所不知道的。

不过,刘瑾不知道,自是有人知道,比如说杨廷和,再比如说,李东阳。

当刘瑾在朝会上提出整顿军屯的时候,杨廷和就要挺身而出,打算抨击一下刘瑾,不料,却发现有人紧紧的抓住了他的袖口。

杨廷和回头一看,抓他袖口的人,正是一向保持沉默而老迈的李东阳。于是,杨廷和退回了原位。政治嗅觉十分敏锐的李东阳立马就找出了这个计划的缺陷。但混迹官场几十年的他,按住内心的喜悦,脸色依旧冰冷。

等到散朝之后,杨廷和问李东阳:“你为什么要拉住我?”

李东阳面不改色,答道:“你为什么要拦?”

李东阳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复,只是朝着镇江的方向看了一眼,顿时,杨廷和明白了,毕竟大家曾经都是神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