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杨廷和被贬(2 / 2)

八月一个炎热的晌午,朱厚照坐在大树底下乘凉,旁边的小太监们十分卖力的摇着扇子,宫女们精心地摆好茶歇和糕点,供皇帝随时品尝。原本安安静静躺在摇摇椅上的朱厚照,突然睁着大大的眼睛。

“刘瑾啊,杨老师去哪儿了?怎么好久没见到他人了。”朱厚照忽闪着一对带星的眸子,问着刘瑾。

刘瑾局促地回答道:“陛下,您说的哪个杨老师呀?”

“还有哪个,我的班主任。”朱厚照白了刘瑾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杨廷和呗!”

“哦~杨廷和呀!”刘瑾心底有几分怯意,额头上都冒出了汗,强装镇定地说,“他,去南京了。”

“南京?”朱厚照一脸问号,“杨老师不是入东阁了吗,怎么跑南京去了,玩呢?”

“要不,叫回来?”刘瑾暗自咽了口水,试问道。

“赶紧叫回来,不像话。”朱厚照当即吩咐,又喃喃自语道,“我说怎么见不着人,原来是跑南京旅游去了。”

于是,刚到南京没多久的杨廷和,又被召回了京师。这一来一回,半年时间过去了。回京之后的杨廷和,仍回内阁参预机务,还顺便升级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刘瑾气得肠子都悔青了。

正德二年,八虎内部出现了矛盾。负责东厂的马永成和负责西厂的谷大用,都看不惯刘瑾的做派,暗地里都想着如何扳倒刘瑾,成为下一个刘瑾。刘瑾很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端倪。为了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刘瑾在豹房完工之际,趁着朱厚照开心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令所有文官集团的人都愤恨的建议。

“陛下,您看,现在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都有贪污腐败的痕迹,实在是没有几个贴心可用的人。要不,咱们在三厂之外,再设立一个特务机关,加以制衡,这样一来,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刘瑾提议道。

刘瑾十分懂朱厚照,只要这位皇帝玩得开心,怎么都可以。这不,豹房的如期完工,刘瑾是首功,自然就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提议。

“你看着办吧!”朱厚照玩得开心,哪里还管你开什么厂哦。

就这样,在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之外,刘瑾创建了一个新的特务机关——内行厂。内行厂的创立,将会是所有人的噩梦,除了皇帝朱厚照和大太监刘瑾。

内行厂建立了,法人是朱厚照,刘瑾是总经理,高凤担任内行厂总监。当然,这个法人只是个明面上的摆设,实际上话语权的掌控人,是刘瑾。内行厂除了与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二厂一卫有着重复的工作职责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督二厂一卫。

于是,刘瑾通过内行厂,大肆排除异己。就连二厂一卫的很多人都逃不了刘瑾的魔爪。

只要不听话的,抓!

只要敢违逆刘瑾意思的,抓!

只要不给刘瑾塞红包的,抓!

一时间,朝廷内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谈内行厂色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你是谁,只有依附在刘瑾门下,才有机会报国。所以,凡是新晋官员或者求人办事者,无不通过各种门路找到刘瑾,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很快,民间更是将刘瑾誉为“立皇帝”,朱厚照自然就成了“坐皇帝”。

即便所有人都不满刘瑾,但又拿他没有一点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当然也有为了上位而依附刘瑾的文臣,比如焦芳,再比如张彩。

好吧,既然提到了张彩,那就多给他几个镜头。请注意,这位张彩同志,将会成为刘瑾身边最大的狗腿子,也是文官集团的败类,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就连和他同为狗腿子的焦芳,都瞧不上他。

焦芳虽然入了内阁,但却被免去了吏部尚书一职,只落得一个空头衔而已。焦芳心中不平,就去找刘瑾理论。不料,这正是刘瑾的主意。因为在刘瑾看来,焦芳毕竟是文官集团,永远都不会和宦官一条心,不得不防。

刘瑾面对焦芳的吐槽,刚开始还好言相劝,诸如“你都是内阁辅臣了,还要那吏部尚书干嘛?”之类的话来进行搪塞,到后面,直接摊牌了,“你爱干嘛干嘛去,别碍老子眼睛。”

是什么让刘瑾对焦芳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

是一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张彩。彼时的张彩,还是一个吏部右侍郎,但深得刘瑾喜欢,故而连吏部尚书刘宇都对张彩毕恭毕敬。与焦芳相比,张彩更听话,更懂刘瑾,而且文采比焦芳要好。更何况,张彩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与刘瑾同乡。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在张彩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