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叫朱厚照(2 / 2)

“儿砸,在哪儿?”皇后张氏也才想起来刚生了个孩子。

“儿砸!刘老头,把我儿砸抱进来!”皇帝朱祐樘高声喊道。

太医院判刘文津听到皇帝的呼唤,才小心翼翼地抱着刚出生的男婴,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到皇帝和皇后跟前。

“好了,你出去吧!”皇帝朱祐樘接过儿砸,板正了身子,说道,“那个,刘老头,这次朕给你记上一功,刚才朕着急,说话声音大了些,你别放心上。从明天起,你就当太医院副院长吧,升官了!”

“谢谢爸爸!”

“哦不,谢陛下隆恩!”

产床上,皇帝朱祐樘和皇后张氏围着刚出生的皇子,目不转睛,仔细端详,细细品味,这个小东西还真是奇怪哈!

皇帝朱祐樘说:“皇后,你看,这嘴巴像你诶!”

皇后张氏说:“皇上,你看,这鼻子像你诶!”

皇帝朱祐樘说:“皇后,你看,这眼睛像你诶!”

皇后张氏说:“皇上,你看,这眉毛像你诶!”

皇帝朱祐樘说:“皇后,你看,这耳朵像你诶!”

皇后张氏说:“皇上,你看,这额头像你诶!”

“哈哈哈哈哈!”皇帝朱祐樘仰头大笑,“那就没错了,这是我们的儿砸,是天生的皇帝。儿砸,你乖乖的,朕要广告天下,我老朱家,有继承人啦!”

还好明朝没有手机,要不然,皇帝朱祐樘非得要小皇子摆个帅气的pose,拍张美美的照片,然后朋友圈广而告之。并且,配文还显得十分有文化:今日申时,朕喜得贵子,六斤八两,母子平安,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哎呀,陛下别闹。”皇后张氏拍了拍皇帝朱祐樘,并说道,“猪猪哥,你快给咱们儿砸取个名字呀,该叫什么好呢?”

“我儿砸的名字,一定要非常有气势,必须要与众不同,而且要让人一听就是皇帝的名字。”皇帝朱祐樘把脑子里所记得的字都想了个遍,却没有一丝头绪,于是打趣道,“哎呀,亲爱的,你有所不知,我老朱家从太祖时就定下了族谱,后代子孙都必须要按照族谱来取名。你等等哈,我翻一下族谱看看。”

按照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族谱,后代每支系都有一个字辈,且最后一个字必须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进行取名。由于成祖朱棣是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所以按照这一支系的字辈,“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作为排列,到了朱祐樘下一辈,应该是厚字辈,又根据“木生火”的规律,故而取名应该就是朱厚X,X必须是带火字旁的字。

那么,应该叫朱厚什么呢?是个大难题。

皇帝朱祐樘命人在字典里挨个找字,比如《离骚》《诗》《书》《礼》等国学经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找,总能找到一个火字旁的且霸气侧漏的名字。

不料,这一找,就找了五个月。

五个月时间一晃而过,皇子的名字还没取好,这马上就要到册立太子的时候了。可把礼部的官员们愁个半死,上班连个摸鱼的时间都没了。

“你说这皇帝先生到底想要个什么字嘛,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礼部尚书丘溶直接在办公室发火,老朱家的官是真的难当,或许在某个时刻,真想要撂挑子不干了,但想起家中老母和嗷嗷待哺的妻儿,只得忍气吞声,接着找火字旁的字吧。

“干脆就叫朱厚火算球,也懒得到处找了。”翰林院学士李东阳提议道。

“朱厚火?这名字不雅,李大学士说笑了啊!”礼部右侍郎傅瀚丢下手中的《诗经》,说道,“依我看,还不如叫朱厚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应该要传承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

“不可不可,这听起来,有几分像是厚颜无耻的厚颜,要不得。”礼部尚书丘溶否定了这个方案,心里憋着几分气,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我看哪,还是交给皇帝先生定夺吧,他想起个啥就起啥。大家先忙手头工作,把册立太子时用到的金册诏书写了,名字呢,就先空着吧。”

终于,就在册立大典前一天,准太子的名字终于定下来了。

这个名字叫什么呢?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呢?是不是真的如皇帝所言,霸气侧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当当当当,这个名字,就是,让我们插播一条广告,啪啪啪,打死你个龟儿子,哪有这么多广告。好了,这次真不卖关子了,他就是朱——厚——照。

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霸气侧漏啊,万里挑一呀!内阁、礼部、刑部、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翰林院、六科给事中、钦天监及央直各机关单位,南京各机关单位,各地宣慰府,各路王爷,甚至是漂流在外的侨胞(倭寇和海盗),都纷纷发来贺电。

出生了五个月后的小皇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果他能记事,能辨真善美的话,他一定会对着苍天大喊:我有名字啦,不叫朱厚火,也不叫朱厚炎,我叫朱厚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