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新婚之后回门子448(1 / 2)

朱楩的第一天上朝,一切都还顺利。

不过他并未急着立即就要对国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在还不宜操之过急。

于是朱楩只是对诸王进行了一番安排,对他们进行因材而用,谁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

皇帝嘛,无需事事亲力亲为,但是绝对要有识人之明,知道什么人适合做什么,这才是王道。

比如让六哥朱桢去当监国,于是一应大事小情的奏章,就全都给朱桢送去了。

好家伙,朱桢脸都黑了,我才上任,你想累死我啊?

朱元璋也无语了,就看着朱楩下朝之后,就急匆匆的往坤宁宫跑。

喂,你倒是去乾清宫,或者去偏殿装装样子,看看几本奏章如何?

其实朱楩还有很多事要做,而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陪妻子们回门子。

一般来说,出嫁新娘会在新婚的三天后回门,不过也有第二天回门的。

朱楩不计较这些讲究,他主要是知道,从今往后,他会越来越忙,哪有空让他继续在外面跑。

所以趁着现在有空,赶紧把该办的事都办了。

坤宁宫,徐妙锦、汤欣与木邱已经在等着了。

朱楩进来之后就招呼道:“走吧。銮驾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皇帝,直接就把朱元璋的銮驾继承了过来。

那可是六驾马车,而且有宫人开道,正所谓皇帝出门要净街嘛,这可不是说说的。

其实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万一从哪里跳出来刺客可怎么办。

朱楩本不想讲究这些,可今日是陪妻子回门,这也算是维持她们的颜面。

所以该有的排场还是要有的。

虽然现在还是二月份,天气偏凉。

但是天子出行,而且还是陪皇后回门。

于是銮驾没有遮挡。

只见朱楩此时难得正襟危坐的端坐在前,双手抱团,本就英明神武的他,此时更是仪表堂堂威武不凡。

一后二妃也跪坐在他身后,全是凤冠霞帔,本就是绝世美女,如今更添母仪天下之气。

百姓们或是躲在附近,或是推开窗子偷偷观瞧。

这可是新皇,谁不好奇。

突然有百姓斜刺里冲了出来。

禁卫军连忙阻拦下来。

如今朱楩可不能再太过亲民了,须知他现在是皇帝,一旦发生遇刺事件,可是会死一大批人的,包括身边的禁卫军都要承担巨大责任。

“滇王殿下,如今你贵为天子,可还会继续爱民如子?可还会继续愿意倾听咱们百姓的声音?为咱们百姓做主吗?”那人高呼,抛出三问。

这是担心朱楩做滇王时,那些爱民如子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做做样子。

如今他已经是皇帝了,何须再继续演戏?

可不就是该暴露出真面目的时候了?

结果朱楩扭头看去,淡淡说道:“放屁,朕还是朕,难道当了皇帝就换个人了?还是说朕让车架停下,不是在听你的诉求?没想到你小子竟然还质问朕来了。你有三问,朕有三答。爱民如子,朕之本心,甘之若饴。你可满意?”

那人‘噗通’跪了下来,仰天高呼:“您真是千古一帝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之间,听到这一问一答的人,都纷纷高呼万岁,顷刻间呼声雷动。

朱楩无奈的叹了口气,假,太假了。

李贵那小子怎么搞的?这能骗得过谁啊?

岂不是自欺欺人?

“给他几两散碎银子,然后继续走吧,徐府应该已经准备接驾了,”朱楩交代了一声。

盛大车队继续缓缓前行。

除了皇后回门以外,这也是一次游街。

游街可不只有犯人被刑罚,譬如天子游街,展现皇权威严。

还有后宫嫔妃回娘家时,每次也都是大张旗鼓。

又不是丢人的事,没必要藏着掖着的。

而且朱楩是与三位妻子同乘‘龙车’,为她们所造势。

銮驾最终来到了魏国公府。

徐府门外,徐达亲自带着一家人早已准备好了,等銮驾停下,立即亲自上前就要叩拜行礼。

“国丈大人,可不要折煞了小婿,你是妙锦的爹,夫妻同体,也是咱朱楩的爹,哪有当爹的给孩子下跪的道理,那可是要天打雷劈的,”朱楩赶紧阻拦。

徐达心底暖暖的,觉得朱楩并未忘本,顺势也就直起腰了。

可其他人却不敢无礼。

徐辉祖带着两个弟弟徐膺绪与徐增寿,还有未出阁的三妹徐妙珍,一起跪迎皇驾。

朱楩也是抬手虚托说道:“国舅们快快请起。”

如今徐府出了一位徐皇后,可谓是莫大的福分。

不但徐达成了国丈,贾氏相当于国母了。

这里的国母自然不是指一国之母的意思,否则贾氏到底是徐达的老婆,还是朱元璋的老婆,或者是朱楩。

皇后才是母仪天下的人。

而国母则是对照国丈的称呼,相当于‘国丈母娘’的简称。

封建时代乃是家天下的皇权政治,皇帝就是一国之君,就是国之根本。

如此一来,身为皇帝的老丈人,自然就是国丈。

相对的,皇帝的大舅子小舅子,也就成了国舅爷了。

不过这些其实都是虚名,无半点实权。

若是有皇帝在后面撑腰,那自然是作威作福不在话下。

可若是皇帝满不在乎的亲戚,那也无用。

随着皇后回门,徐府自然是鞭炮齐鸣,敲锣打鼓的把皇驾迎了进去。

旁边就是信国公汤府,汤和听到隔壁的动静,只能坐等着。

如今身份不同,自然要有先后顺序。

而且就算紧挨着,他也不可能去看热闹。

开玩笑,那算怎么回事。

而徐府内院,却是无比热闹。

贾氏拉着徐妙锦的手,那叫一个老泪纵横(其实她不老,一样才三十几岁)。

自己的女儿竟然母仪天下成了皇后,这是贾氏所没有想到的。

徐达则是陪着朱楩,以臣子身份伴君,所谈之事以国政为主。

徐达虽是军旅出身,可这么多年站在朝堂之上,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很多东西。

两人也算是相谈甚欢。

最后,徐达忽然有些忧心忡忡的,问了句:“不知陛下今后有何打算?”

有何打算?

朱楩一开始还没明白,可目光在徐达身后站立的徐家三兄弟身上扫过时,立即心领神会。

老徐头儿这是在担心徐家子弟了。

“咱们老朱家,和伱们老徐家,两家关系还用分你我吗?老丈人你是跟我爹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如今徐家三兄弟又是我的大舅哥,怎能无用武之地。”

“何况我大哥徐辉祖深得您的真传,虽然个人武力不如我妹子(徐妙锦),可兵法与策略上,绝不会辱没您的门风。”

“二哥徐膺绪也已经颇有建树。”

“四哥徐增寿,自不必多说。”

徐家三子早夭了,所以徐增寿是老四。

朱楩多会说话啊,除了对徐辉祖大加称赞与夸奖以外,连徐膺绪和徐增寿也是带了一嘴。

徐增寿心说,实在夸不动可以不夸,什么叫自不必多说,说说呗?

当然他可不敢造次。

“您放心,徐家的爵位只会多不会少,”朱楩最后安慰徐达。

徐达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到了他这個年龄,哪里还有什么野心,唯一想要的,就是把这些家底好好的传下去。

而徐家最宝贵的,不就是他戎马一生拼出来的这个国公爵位。

以徐达跟朱楩的关系,还是知道许多内情的。

一直以来,网络上总有人认为,是大明的那么多皇家子弟吃垮了大明。

先不说真假和大明崩塌的真正原因。

如今藩王被朱楩视为国之利器,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自然是不能削藩的,削藩是绝不能削藩的,那是自废武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