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对诸王的安排447(1 / 2)

今天虽然是朱楩的第一次临朝,可是他没有半点的局促,反而侃侃而谈,尽显王霸之气。

就连诸王都服从他的安排。

而且在交代了五位藩王的安排之后,朱楩接着说道:“六哥楚王朱桢,有治国安邦之大才,让你管理楚地,实在是屈才了。不若朕让你回京入朝,为监国。”

监国,监管国事的意思,在明朝,很多时候这可都是储君太子才能担任的。

譬如前太子朱标就曾监国治政,还有历史上的永乐大帝在出征时,也是让太子朱高炽监国。

而如今朱楩却让朱桢监国,连朱桢都没有想到。

这可不是一般的职位,当初朱元璋废掉的宰相制度与中书省,都要往后靠。

如果监国有异心,是真能撼动帝位,可以造反的。

这可不是开玩笑。

连文武百官都震撼了,刘三吾更是高呼:“陛下三思。”

“担担翁你闭嘴,”朱楩没好气的说道:“这是我六哥,国家大事那么多,我信不过我六哥,还信得过你们吗?至少这是我的血脉亲情,总好过外人吧?”

刘三吾嘴唇都颤抖了,气得不行。

我是怕诸王造反,才想上奏,你却说的这叫什么话?

竖子啊竖子。

然而朱楩却语重心长的对朱桢说道:“六哥,别犹豫也别拒绝,别人还不知道咱有多大的野心,甚至连你们都还只知道冰山一角。难道你们以为咱只是个马上皇帝不成?难道咱只想开疆裂土,只想发兵打天下?这天下打下来了,难道不要治理吗?”

“知不知道如今咱们大明疆土已经翻了一倍,今后还要再翻无数倍。我一个人治理啊?累死我啊?”

“今后朕还要改革,从民政到朝政乃至到军政。朕要翻个天,朕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咱大明江山的版图,还要改变整个世界的规则。”

“来吧,给我当监国,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朱桢听到朱楩的这番肺腑之言,长长的深吸口气,而后一躬到底:“如蒙陛下不嫌弃,哥哥怎敢不效死力?”

这可不仅仅只是支持,而是彻底服了。

百官们此时已经顾不上朱楩安排朱桢来当监国的事了,而是死死盯着朱楩。

陛下,你说伱想干嘛?

朱楩不理旁人,继续对诸王进行安排:“五哥,你也不要回藩国了。”

朱橚抱了抱拳表示答应,但是却没问自己要干嘛。

他并不怀疑朱楩要谋害自己,毕竟朱楩对兄弟们有多重用,已经肉眼可见。

而朱楩也不隐瞒,说道:“五哥你心系天下,有悲天悯人,想要造福于民的宏愿。而且你熟读医书,所以朕想让你跟咱前府臣御医戴思恭一起研究医术。”

前面曾经提到过,其实中医早就开始研究外科手术了,只不过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事都无法开展。

可是呢,中医都有一套专业的外科手术工具,甚至还有比如麻风散等麻药了。

但是中医一直无法在外科领域有所发展,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可研究的‘道具’。

说白了就是,中医无法残忍的随便把一個活人解剖掉,研究人体结构。

可就算这样,中医仍然在发展。

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质疑中医。

问题是早在所谓西医的现代医疗设备发明出来之前,中医就已经有自己的完善系统了。

当西方还在对小小的感冒进行放血疗法时,中医就已经可以开一副简单的汤药治病了。

还有天花那种疑难杂症,也是中医最后找到的治病办法。

甚至中医在治疗天花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疫苗’的理论。

中国中医发展并存在了那么多年,岂是区区发展了几十年的新科技医学就能随便抹消的?

别的不说,早年间的跌打损伤膏,甚至是传说中的金创药,在民国的时候都有流传,而且药效很强。

如果是哪里受伤流血了,敷药者五分钟内就可以彻底止血,若是跌打损伤,也能迅速消肿止疼。

还有云南白药,使用的就是中药成分,效果自不必多说。

所以中医一直有他的可取之处,只不过中医不是以仪器来检测,而是以中医的经验号脉,和望闻问切进行诊断判断。

这些玄而又玄的事很难对外行说明白,才让许多人懵懂无知。

朱楩掌握了黄帝内经,自然知道医经,同时明白如今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包括疟疾在内的疑难杂症无法杜绝。

所以医疗方面也需要大力发展和宣传。

而他五哥就是绝佳的负责人。

朱樉也欣然答应下来,正合他意。

“还有十一哥、十六哥,你们也别会藩地了。十一哥素有蜀秀才之美名,朕也知道十六哥擅长诗词歌赋。不是朕信不过你们的能力,而是朕不想让你们做不喜欢做的事。”

“而且朕今后打算开设大明报纸,你们就负责做这件事吧。”

其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是,中国古代就有报纸了。

有关报纸的开发,好像成了很多穿越者的专利。

可其实早在唐朝,就有开元杂报面世了。

开元杂报,乃是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由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前面有过读者提过,主角怎么不开发报纸。现在知道了吧,报纸早就有了。根本不是穿越者的专利。)

包括到了如今的明朝,乃至从宋朝至今,仍然流传了下来。

比如元代设通政院,而明、清两代设通政司和提塘官,专门负责官文报的收递工作。

凡皇帝和内阁同意发布的文件和朝政消息,都由他们向地方传报,通称邸报。

所以当朱楩提出要开设大明报纸时,文武百官并不觉得意外,也都知道意思。

包括朱椿与朱栴也都明白他们将要干什么。

两兄弟对视了一眼,心中赞许,怪不得是老十八当皇帝,连我们的事也能安排的如此顺理成章,而且正合他们心意。

于是两人也都答应了下来。

接着朱楩冲七哥朱榑与十二哥朱柏点了下头,意思是你们的事暂时还无法安排,一切照旧即可。

同时朱楩开口说道:“其他藩王一切照旧。想要回藩国的可以随时回去,想留在京城的可以继续留下,或是想出去游山玩水的也随便,只需跟宗人府报备一声即可。”

“从今日开始,诸王不受钳制,除了不许为非作歹祸乱朝纲,以及迫害百姓欺男霸女外,遇官大一级,如若所遇不平之事,所遇贪官污吏鱼肉百姓之官,可先斩后奏。若遇到有起兵造反,或者山匪海盗等祸事,可就近调派兵马主掌军权。”

“朕要告诉你们的是,这是咱老朱家的天下,这是咱老朱家的大明江山。朕与诸王共天下。”

此言一出,满堂震撼。

文武百官说不出话来。

诸王更是激动不已。

“但前提是,如果是你们要妨碍咱大明流传万古,如果有朝一日反倒是你们这些朱家子孙成了祸国殃民之辈。到那时可别怪咱翻脸不认人。二哥不当人,你们也不当人吗?”

“朕给你们荣华富贵,给你们最高的权利地位,给你们自由,给你们一切,甚至与你们共天下。可不是为了让你们祸害百姓祸害江山的。”

“我大明,皇帝与诸王共天下,江山社稷与百姓共天下。君王如舟,百姓如水。国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顺流才可一帆风顺。须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

他终于还是说出了这句千古名句。

同时,朱楩的后半段话,也让百官稍微安抚了许多。

因为朱楩给诸王的权力太大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