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李成桂?我吃定他了435(1 / 2)

新年联欢晚会开始了。

虽然是在古代,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过年活动。

甚至来说,皇宫里的歌舞表演,那可是专业的,而且曲目恢弘大气,舞蹈人员虽然也是歌姬,却和青楼花船上的舞娘不同。

这些出自教坊司的乐籍人员,大多都是犯官之后,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一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的培养。

这可不是秦淮河畔花船上的女人可比的。

当然了,这些舞娘歌姬也不会穿着暴露,都是正经舞蹈表演。

至于说需不需要担心她们会刺杀皇帝。

首先,当然会有严格的搜身检查,其次是她们也没办法轻易的靠近皇上,距离很远的。

今天不同前日的家宴,朱元璋是坐在龙椅上,单独设立餐桌,与文武百官分桌而食的。

至于投毒就更不可能了。

皇宫御膳房里面,首先就有不同的人负责制作御膳,其次是每道菜都是实名制的,谁做了什么菜,一查便知。

而且在送到皇帝面前还要经过好几道验毒关卡工序,一旦出了半点差错,那可是无数人头滚滚落地。

再加上锦衣卫耳目遍及天下。

谁敢呢?

哪怕是这些犯官之后,很多官员也不全是满门抄斩的罪名,也有流放的罪名。

她们如果不知圣恩还想司机刺杀皇帝,一旦事情败露,她们的父母家人都得遭殃。

所以教坊司的乐籍人员,是不用担心的。

甚至每当到了朝代后期开始腐败时,就算乐籍人员往往都要沦为官妓了,都不敢反抗。

教坊司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就已经存在了,一直延续了下来。

此时那些莺莺燕燕盛装打扮,在那里款款舞动,并无半点妖艳,反而颇有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氛围。

周围各种萧瑟和鸣乐器齐奏,除了不带唢呐玩,都还好。

毕竟唢呐一响,不是拜堂那就是升天等着开席呢。

今天是过年,不是谁要结婚,自然不能让它响起来。

万一再把谁给送走了。

就在宫中还在欢庆过年节日的时候,也就在朱老三晋王朱棡率先就要以诸王之长的身份,带领群王向父皇拜年时。

有小黄门突然从侧门进来,不敢直接冒犯陛下,而是先向黄门侍郎低语了一番。

黄门侍郎的面色一变,先看向眼前难得诸王齐聚一堂,皇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场面,而且阖家欢乐,且文武百官也都齐聚一心。

实在是不忍心打扰陛下此时的心情。

可朱元璋早已注意到他这边的小动静,于是开口道:“如果有紧急情况,如实报来。”

想也知道,如果不是紧急情况,也不可能在这个档口往上传报。

既然都到了黄门侍郎,他的太监总管这里了,自然是要准备上达天听的。

他也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是想体恤一下自己,所以才会犹豫不决。

可朱元璋更在乎家国天下的大事,否则他如果想要尽情享受,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昏君。

历朝历代,多少一开始还很贤明的君王,都避免不了老年之后的昏庸无度。

譬如李世民,康熙、乾隆,甚至是那汉武帝,乃至齐恒公,不胜枚举。

但是朱元璋可不是,反而越到晚年,越加不敢懈怠才是真的。

一说到这里,肯定又会有人说,朱元璋恢复了殉葬制度。

但是要知道,朱元璋死了,还给后宫留下了那么多人呢。

你让新君登基怎么办?

何况朱允炆是以皇太孙登基为帝,而很多皇子王爷的母妃还在,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甚至不惜发动蓝玉案。

断然蓝玉该死,可蓝玉案牵连甚广,包括冯胜和傅友德二公在内,很多人都不该死,但是仍然死了。

何况是那些后宫的女人?

最主要的一点是,到底是朱元璋恢复的殉葬制度,还是朱允炆假借死后的洪武大帝的旨意进行的,又有谁知道真伪呢?

所以虽然殉葬制度残忍,可是不但当时发起的人存疑,就算是朱元璋发起的,也有许多无奈之举。

扯远了。

此时满堂的人,注意力都被集中了过来。

能来到朝堂上参加宴会的,全是当朝重臣,虽说今日也有邀请低于四品的官员,可品级不够的官员,仍然无法入殿,而是在偏殿另有设宴款待。

黄门侍郎叹了口气,一边心疼皇上,大过年还要为糟心事所烦扰,一边只好恭敬说道:“启禀陛下,是长白山那边出了点问题。”

“哦?什么问题?”朱元璋问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高丽国被灭了,”黄门侍郎终于说出刚刚送进来的消息。

只是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有些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的,高丽国怎么被灭了呢?

就连朱元璋,都对下面问道:“高丽国使者可来了?”

往往每年年底,同时也是各属国朝贡的时候。

尤其是西域与藏地诸部,最喜欢朝贡了。

毕竟在厚赏朝贡制度下,给出去的东西,能翻数倍被返还回来。

还有比这更赚钱的买卖吗?

只是这也太把宗主国当大冤种了,气得朱元璋之前都限制了藏地使者,让他们每三年来薅一次羊毛,不然太勤快了,也吃不消啊。

如今随着朱楩帮大明彻底掌握了那几块地盘,就没有什么所谓羁縻制度了,以后都给我交税。

可是除了西边与北边,没想到东北那边也出事了?

随着朱元璋开口询问,百官们面面相觑。

负责招待属国使者的,肯定绕不开礼部和大理寺卿。

然而黄观与黄子澄这两位,如今可都在大牢里待着呢。

现在是因为过年,才没处理他们,可想而知等到年后,又要有一批人头滚滚落地咯。

问题是现在难道就解决不了问题了吗?

“启奏陛下,礼部有下属官员在偏殿,微臣这就去把人喊来,”有人禀告了一声,连忙赶去叫人。

片刻后,有一个品级不高的礼部官员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

看起来,那些人也都穿着中原风格的服饰,甚至类似于大明官员的官服与官帽。

只不过他们的帽子两侧,作为乌纱帽的‘翅膀"却是耷拉下来的,像是两块布片。

而明朝官员们所戴的乌纱帽,都是以黑纱所制作的两根直直长长的‘翅膀"。

原来这些人正是从高丽而来的使团。

因为礼部侍郎和太常寺卿都进去了,底下官员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又不能错过这样的大节日,只好带了进来。

只是小官的品级不够,无法上达天听,只能带去偏殿了。

直到这时,这些使者才有机会面见圣上。

朱楩在一旁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就失去了兴趣,他反而更在意高丽国发生了什么。

高丽吗?本来也在他的战略计划之中呢。

“参见大明皇帝。”

使团众人跪成一排,就要高呼喜庆一点的口号。

朱元璋打断道:“先别急着跪,我来问你们,高丽国被灭的消息,是怎么一回事?如果高丽国已经被灭,那你们又是什么人?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朕的面前?”

使团的人彼此面面相觑。

既然他们能成为使团,自然是懂汉语的,否则凭什么派他们来呢?

其中有一人,斟酌了一番说道:“不敢隐瞒大明皇帝,高丽国确实被灭了。”

许多人已经听出其中语气有异,他说的是高丽国,而不是‘我高丽国",或者我国。

那语气仿佛在说另外一个国家,而不是自己的国家。

接着此人继续说道:“纵观高丽王,昏迷不法,疏斥忠正,昵比谗邪,变乱是非,谋陷勋旧,谄惑佛神,妄兴土木,靡费无度,民不堪苦;子奭痴佁无知,纵于酒色,聚会群小,谋害忠直。举国臣民实虑社稷生灵俱被其害,惶惧失措,无可奈何。”

此人很能说会道,可谓是把前任高丽国王说的一无是处。

而他们乃是‘举国臣民实虑社稷生灵俱被其害",于是无可奈何之下,就把高丽国覆灭了。

相当于,司马懿司马家对曹魏所做的事。

这不是被外人灭国,这是发生了内乱,有人篡权夺政了。

朱元璋冷笑一声,脸色也不好看了,打断所谓的高丽使者,直接问道:“你们如今的国君又是何人?”

那人不敢隐瞒,说出如今高丽王的名号:“权知高丽国事,李成桂。”

注意,李成桂可不敢自称为王。

因为如今的高丽可还是大明的藩属国,没有得到宗主国的册封,怎敢自称为王。

那样岂不是找打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