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给你们看世界地图428(1 / 2)

朱楩一直在给兄弟们制造惊喜。

如果说之前是惊,那么此时就是喜了。

在所有宗族后人中选储君继承人?

这是什么玩法?

你以为大家拼死拼活要那个皇位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未来?

那宋太宗赵匡义宁可留下千古骂名的烛影斧声,也要强行登基,从哥哥手中夺取皇位。

至此,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就此沉沦,皇位旁落他家。

为何群王几乎纷纷对朱楩登基如此抵抗,如果你老十八都能登基,那我老十九不也可以?

每一位王爷都动心了,如果可以,谁不想拼一下?

万一赢了呢?万一登基了呢?

那岂不是一飞冲天?整个族谱都飞升了。

哪怕不为了自己,就是为了子孙后人,也要拼啊。

可朱楩突然说出这番话来,甚至不惜发下毒誓,就让人不知所措了。

“老十八,你要干什么?”连朱元璋都满脸问号了。

老子都这么支持你了,你别自己撂挑子啊。

朱楩叹了口气,看向朱元璋,真心实意的说道:“爹,不瞒您说,其实儿子我本来胸无大志,原本只想当个逍遥王,跑到云南边疆逍遥快活去,每日里找些舞娘跳跳舞,看看大白腿什么的,岂不快活?”

那边都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善歌舞,尤其是苗女,那真是又漂亮又水灵灵的,布灵布灵的。

朱元璋脸都黑了,你现在给我说这個?

我抽你个大白腿你要不要?

“还是那句话,大哥的死,谁也预料不到啊,”朱楩再提朱标,仍是充满了唏嘘与遗憾:“只有爹伱在上面,或者大哥登基,才能容下我们这些藩王。否则不论是谁,允炆也好,就是我四哥也罢,他们上位了,都会削藩的。”

朱棣紧锁眉头,心有不悦,但是想了又想,好像也没法反驳。

削藩是必然的,朱元璋分三批,把每一个儿子都给封王了。

满朝文武群臣,哪怕以汤徐二公之功名,都当不了异姓王。

而他们这些藩王,不过是因为出生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出生就在罗马了。

可是王爷也太多了,而且明朝爵位没有降级制度,等于说这是二十几家铁帽子王啊,除非有绝嗣的,否则一代代传下去,跟着大明会传承多少代?

光是每年养他们的岁禄,就得多少?

之前算过朱楩的一年岁禄,身为戍边亲王,他的俸禄为一年五万石米,两万五千贯钱,盐二百引,茶一千斤,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还有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林林总总折合成银子,差不多得十万多两。

光是两万五千贯钱,一贯钱就相当于一两银子。

二十家王爷,每年就要开销两百万两。

长此以往下去,谁能吃得消?

想着想着,连朱老四都长吸口气,说道:“老十八,别光说我们,你难道就不削藩吗?”

“我不削藩啊,”朱楩摊摊手:“为何要削藩?咱爹给咱生了咱们这么多弟兄,咱还没带你们出去打群架欺负人呢,还没到起内讧的时候呢。”

朱元璋,还有群王,全都脸黑了。

朱元璋心说,合着我生儿子是给你生出帮手来了?

群王心说,我们是你小弟啊?

“四哥,”朱楩真切的喊了一声朱棣:“咱们兄弟没有必要闹下去。我听闻你家世子颇有仁名,不若让给我吧。我来培养他今后当个好皇帝。”

朱棣差点没骂街,那是我儿子,我儿子,你想要儿子你自己生去。

“还有允炆,你这次虽然冒失了,也需要付出代价。不过咱刚才也说了,你还有机会当皇帝。但是你得跟着咱好好学学,怎么当一个好皇帝。以后离那些儒家远一点,儒家手段是用来愚弄百姓的,帝王手段他们不懂,”朱楩又转头对身后的朱允炆说了句。

朱允炆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看向朱楩。

别人不知道,他自己难道还不知道?

他要学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可是打算要杀死十八叔的啊。

结果十八叔不但不计较自己,甚至还打算让自己有做皇帝的机会?

真的假的?

这里面难道有阴谋?

总不可能,十八叔真的只是看在当初自己父亲跟他的兄弟情,然后如此大度吧?

其实朱楩也很犹豫。

正如朱楩自己所说,之前在城门下,若不是蒋瓛及时出面,就算自己真的把那些士兵杀了,难道还能把朱允炆砍死吗?

他怎么也是朱标的孩子,就算看在大哥的面子上,也得留他一命,至少得饶过他一次,否则心里也会过意不去。

而且朱允炆毕竟名义上是皇太孙,哪怕被废,也不好处置。

即使这次可以把齐泰、黄子澄与黄观趁机除掉,可朝中仍然有很多人拥戴朱允炆,这是一定的。

如果继续党争下去,最后只会因为内斗而消耗自身。

朱楩可不想真让清朝的九子夺嫡发生在明朝。

他要夺嫡,但是一定要以雷霆手段迅速解决诸王与朝臣的问题。

所以朱允炆是个不错的典型角色,等到他做的事公开以后,既可以合理废储,同时自己再宣布他有机会可以成为第三代储君,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口。

这可比简单除掉政敌效果好太多了。

说白了就是,杀朱允炆,远不如留下他效果更佳。

一个是给了朱标交代,哪怕死后真有一灵不昧,就算今后到了九泉之下遇到大哥了,朱楩也可以很有底气的说一声,我没有辜负大哥的仁义。

一个是给老头子一个交代,朱楩知道朱元璋不希望看到血脉间的骨肉相残,否则以朱元璋的手段,朱允炆都下不来城门就消失了,何至于由朱元璋亲自带他来见朱楩?

再一个就是让诸王看看,我连允炆都可以带在身边培养成为储君,何况你们的孩子?

最后满朝文武也可以信服。

我朱十八号称立贤立能不立嫡立长,既然我能当皇帝,那么其他宗族后人如果出现了出色之人,自然也可以立为皇储新君。

我可不是双标,而是说到做到,绝不会独断专行让皇位只流传在我这一脉。

“自古以来,儒家都对周礼推崇备至,讲究立嫡立长不立贤,不论你有何能耐,只要你是庶出,就会被永远镇压,永无出头之日。”

“同时也导致了,因为立嫡立长,身为嫡长子的,就可以胸无大志,就可以玩物丧志,反正不论自己再怎么不好,也可以继承大统。这么一来,历朝历代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皇储君在缺少竞争力和动力之下,往往都会逐渐走向衰败。”

“诸如那强汉盛唐,汉朝曾被中断过国运,若不是出了个天命之子刘秀,强行给汉朝续命,王莽就灭汉了。到了唐哀帝时期,更是使皇室血脉惨遭屠戮而无奈。”

“我不要一时的强盛,我要的是咱大明和咱朱家血脉千秋万代,所以我想过很多次,继承制度要改改了。”

“等我当了皇帝,各家王府可以把孩子送来宫中,由朕亲自抚养。当然了,这不是要你们把孩子过继给朕,而是让这些孩子从小一起长大,既培养感情,同时在竞争的环境下成长,最后从其中选出最优秀的人作为新君,其他人回去继承王位,辅佐新君治理天下。”

“这才是良性循环。”

所有人都在沉思,开始思考朱楩所说的可行性。

说实话,朱楩的话实在是太大胆了,已经超出这个时代人的思维模式,甚至连他悄悄自称为朕,都没人注意到。

不过就算注意到了,恐怕也不在乎了吧?

毕竟这小子都敢当着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面喊着要当皇帝了,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还有什么话,是他不敢说的?

偏偏朱元璋还默许纵容着。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老十八,你说的是真的?”朱棣有些动容的看向朱楩:“你真的不打算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孩子?”

朱楩摊摊手:“四哥,还是那句话,本来弟弟我并不想当皇帝。可不论是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容忍得下咱,所以咱不得不争这个皇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