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舌战群儒?舌战诸王427(1 / 2)

谥号,这可是很有讲究的。

朱元璋又号洪武大帝,之所以这么喊,是因为明朝第一个年号为洪武,所以称呼他为洪武大帝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你喊他明太祖试试?

我还没死呢,你咒我呢?

那是死后的谥号。

朱楩当着所有兄弟的面,就敢高呼自己要当大明第二任皇帝,朱元璋算是默许了。

可他竟然当众给自己上谥号。

哪有活人自己给自己上谥号的?

朱元璋这个气,你还敢比我先走一步是咋地?

面对老爹的愤怒,朱楩却不紧不慢,甚至一点都不以为然。

反正又不是没被抽过,抽几下又能咋地。

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其他兄弟可都暗暗的给他捏一把冷汗。

咱爹可不是别的皇帝,连他们这些儿子都怕的要死。

当初老二秦王在藩地内作恶多端,可到了老子面前那也是老老实实的。

还有朱棡也不敢有半点不敬。

老四也在连连给朱楩使眼色。

然而朱楩却说道:“爹,所谓谥号,乃是后世子孙臣子所评判。咱何须让他们给咱上谥号?我就要生前就喊明太宗。能给咱上名号的,除了爹娘,就只有我自己。您和我娘给我取名,这谥号就由我自己起了。”

好家伙,本来是找抽的话,此时竟然还有点千古一帝的风范了?

连朱元璋都愣了一下,看向朱楩。

朱楩一脸认真的看着朱元璋,面色坦荡。

可朱元璋心里一动,明白了过来。

如果朱楩当了第二任皇帝,又号太宗的话。

那么朱元璋必然就是明太祖了。

身为皇帝,号称太祖本无问题,那肯定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啊。

然而前提是,不要考虑朱楩今年的战功,以及今后他还会创造无数奇迹一般的功绩。

光是如今,大明版图就由朱楩亲手翻了一倍。

若是以后再翻十倍二十倍呢?

迟早有一天,朱楩的功名,还要超过朱元璋。

而他,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表态呢?

他朱楩只做明朝太宗,绝不称祖,把大明所有功劳都归功于唯一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小子犯浑起来,简直无法无天,连咱也管不了你了。爱咋咋地吧。”

最后朱元璋把鞋底子放下了,再次默许了朱楩的作为。

可是朱元璋默许了,不代表别人也要默认朱楩当大明第二任皇帝。

“我说老十八,你终于露出狐狸尾巴来了,”朱棡,他再次站了出来,先看了眼朱允炆,心说真是不成器的家伙,又对朱楩说道:“我是不知道咱们大侄子允炆犯了什么过错,可就算他要被废储,也轮不到你来当皇储啊。就算大哥二哥都没了,可我老三还在呢。何况还有你四哥呢。”

朱棣皱了下眉。

虽然他们是亲兄弟,可实话实说,朱老四跟朱老三的关系并不算很好。

朱棣更是明白,朱老三这是要拖自己下水呢。

可朱棣看了看朱楩,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说实话,身为嫡子,尤其在前两年大哥刚死之后,听闻父皇曾问过文武百官,说燕王似朕,立之如何。

难道朱棣就没想过登基吗?

他当然也曾想过,可惜前有太子大哥,后有太孙朱允炆,他又远在燕京,很难有机会上位。

但是如今不同,也不知道大侄子朱允炆犯了什么过错,竟然被老十八当众废储,而且朱允炆不说话默认了,父皇也默许了。

难道真要原地展开夺嫡大戏了不成?

于是朱棣选择了沉默。

朱棡接着对朱楩发起攻势,冷笑道:“伱不过是老十八,而且只是庶出,怎么样也轮不到你来当太宗。”

“怎么?难道你来当吗?”朱楩看向朱棡,不屑一顾的语气溢于言表,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三哥,你坐镇太原那么多年,关外草原你是一次也没出征过吧?不,你出征过了,只是毫无建树罢了。但是弟弟跟你不同。我出兵两次,第一次扫平鞑靼,只率兵一万五千人。第二次虽然朝廷准备了五十万大军,可我自己也有数十万大军,更是扫平了瓦剌与兀良哈。整个草原尽皆归我。你拿什么跟我比?你也够资格?”

“你说什么?”朱棡气得老脸通红,平日里让他沾沾自喜的美髯,如今差点被他一把揪下。

朱楩冷哼道:“给你面子,叫你三哥。不给你面子,你算什么东西?同样是藩王?凭你也配号王?你是能戍边守国?还是能治理一方?没有咱爹给你的身份,你算个什么玩意儿?我也有耳闻,你跟咱们二哥那個蠢货一样,只敢对百姓作威作福。”

朱楩当初那可是敢给朱元璋写的信中,怒骂朱樉不为人子不为人臣不配当人的啊。

你个朱老三,算什么东西?

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朱棡一直瞅朱楩不顺眼,总找他麻烦。

朱楩也不装了,直接破口大骂,凭你也配和我比?

比出身?都是洪武大帝的儿子,谁比谁高贵是怎么滴?

“还嫡子,就儒家用来控制人心的那些东西,你们还真奉为圣典了?只立嫡立长不立贤,早晚这点家业得被败光。”

“而且咱们就开门见山吧,咱爹今天召开这次家庭聚会,让咱们所有藩王齐聚一堂,目的只有一个。”

“我朱十八要上位,谁赞成,谁反对?”

“不若再直接一点,以我云南、藏地、新疆全境、蒙古草原这些连成一片的势力,你们谁是对手?”

“我不当皇帝,谁有资格当皇帝?”

朱楩他不装了,摊牌了。

这个皇帝除我以外,没有人有资格。

“老十八,你过火了,”湘王朱柏,老十二站了出来,怒视着朱楩,说道:“父皇还在呢,由谁继任大统,那是父皇说的算的,你这算是什么?逼宫吗?难道你要造反?”

朱柏少有大志,常以辅佐社稷、济世安民自励。

而且朱柏不但性好学问,也有平叛带兵打仗的能耐。

所以他有胆识挺身而出,斥责朱楩。

朱楩摇摇头,说道:“这位哥哥。”

“我是你十二哥朱柏,”朱柏面色一黑,神特么这位哥哥,合着你都不知道我是谁是吧?

“咳咳,”朱楩干咳一声掩饰尴尬,接着说道:“十二哥,我刚才也说了,今年诸王齐聚一堂,乃是咱爹故意为之。是吧,爹。爹你倒是说话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话都让你说完了,我还说个屁。不过,你若是想登基,那也没问题。但是你得说服你的兄弟们。”

其实朱元璋已经算是表态了,朱楩说的没错,这是逼宫,但是逼的不是朱元璋的宫,而是在场诸王的宫。

朱柏不敢置信的看向父皇,没想到父皇竟然真的支持老十八?

那他,何至于挺身而出呢?

想着,朱柏有些黯然的低头退下了。

之前曾提到过朱柏的一些事迹。

朱元璋在分封诸王准备就藩到封国时,曾赐给每名皇子一条玉带配戴在身上,之后朱元璋命诸王转身,让他看看腰带后方的装饰品,诸王都转身背对皇父,唯独朱柏将腰带转过来给父亲查看。

朱元璋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朱柏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

这就是朱柏。

因为出身问题,朱柏显得有些自卑,同时也想得到父皇的认可。

可这一次他却自作聪明搞错了,原来父皇竟真的想要支持老十八上位?

同为庶子,为何也有不同?

父皇,你偏心啊。

不提朱柏的黯然伤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