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朱元璋:我要诛十族410(1 / 2)

随着朱楩越来越优秀,而且所立下的功劳,已经不仅仅是不世之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千秋功绩。

朱元璋也就越发的后悔起来。

如果没那么急着立朱允炆为皇储皇太孙,一切都好商量。

可是已经立下皇太孙为皇储了,再想随意更储哪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得因为什么才能废储,偏偏朱允炆心机深沉,一直都是他的那些拥趸者为其冲锋陷阵,他自己则是稳坐泰山,找不出半点毛病。

再加上朱楩那糟糕的出身。

朱楩不但非嫡非长,甚至都不是第一批也不是第二批封王的王爵,而是最后一批。

你就说朱元璋现在有多揪心吧。

想给朱楩铺路,怕不是得杀光一朝文臣,给他重新换一批。

只是齐泰心里泛起了嘀咕,心说我虽然是兵部侍郎,但是我怎么不知道这两地何时有这么庞大的军队了?

这又是哪里来的呢?

所以朱元璋忍不住跟卓敬说了几句。

倒不如说,年前卓敬曾经与朱楩在朝堂上对峙过,而且还让那个混小子吃了瘪。

朱允炆还没登基呢。

于是卓敬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一旦朱楩立下千秋霸业,带着这份功劳回来。

如果朱楩要反,继续隐忍潜伏岂不是更好?

是因为齐泰其实是文官,虽然他是兵部侍郎,可这是文官职务,自然不会对练兵的事上心。

还是把他打下的地盘都给他了?

那还不如让他当皇帝了。

明朝,乃是皇权集中制,朱元璋甚至连中书省和宰相制度都给裁撤了。

不然怎么办?直接封他当皇帝啊?

所以朱元璋才能迅速的为朱楩准备出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

齐泰或许是忘记了,傅友德与冯胜等大将军,因为一些事而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所以近年来很少再有统兵的机会,转而被派遣到各地去练兵。

你说怕吧,看不出来,这位滇王癫狂到在朝堂上跟陛下讲条件,甚至跟洪武大帝闹脾气。

今后不论是朱楩还是朱允炆,谁当了皇帝,谁是新君,他效忠谁。

之所以齐泰连这么大的事都不知晓。

因为卓敬是忠君爱国的,现在毕竟是朱元璋的时代,所以他效忠的是朱元璋,而不是所谓的皇太孙。

武将想要得到部队,就得由皇帝下达圣旨,再由兵部调配筹备。

到那时候,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如今谁不知道云南有着如此庞大可怕的力量?

又过了两天,这一天早朝,朱元璋突然对兵部侍郎齐泰下达旨意:“兵部侍郎听命。即刻调遣秦王府、庆王府共五十万兵马,准备出兵关外贺兰山。”

比如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命冯胜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

卓敬暗暗冷笑,你们抬头看看吧,屠刀已经悬在头顶了。

齐泰赶紧出列领命。

偏偏那些文臣同僚还不自知,尤其是许多簇拥在皇太孙朱允炆身边的人,整日还在纠结该如何给滇王使绊子。

所以卓敬对朱楩的敌意其实不大,因为卓敬效忠的是朱元璋,是当今陛下。

除非朱楩要造反朱元璋,那卓敬就该忠君保国了。

这边朱元璋在纠结和感到头疼,卓敬则是心中惊骇,既震惊朱楩即将立下千秋伟业,又唯恐陛下再大开杀戒。

换做旁的皇子王爷你试试?

哪怕是当初的太子朱标,也曾被朱元璋提着剑追着到处跑。

可卓敬看得出来,朱楩对朱元璋那叫一个服服帖帖。

反正也不怕卓敬会说出去。

话说这么一想,滇王与前太子在惹陛下生气这件事上,好像如出一辙?

不愧是兄弟啊,要不怎么说你们是一家人呢?

但是卓敬知道,只要陛下一天不倒下,滇王一天不会谋反,没看到这次他甚至把云南的所有势力都拿出来了,只为了给大明,为了给国家添砖加瓦,为国家大义而征战西域。

为的,就是皇帝来掌握一切。

朱元璋也没办法,他深知武将集团需要防备,所以武将只有在战事的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

后来在册立皇太孙后,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偕同颍国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练兵,诸公、侯均听其节制。

想要调兵遣将,需要得到兵部的调令,而兵部则是由皇帝所掌握。

就不如直接册封朱楩的母妃为皇后。

卓敬也早就看出朱楩的野心,可这是老朱家的事,与他无关。

今后,恐怕谁都要防备他了。

但是与其他文臣针对朱楩不同的是,卓敬对朱楩的出身倒是没有太大意见。

恐怕他所上心的,是如何让朱允炆迅速登基为皇帝吧。

而且就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接着朱元璋又看向另一侧,对徐达与汤和说道:“汤和、徐达,由你们通过五军都督府派遣此次出征将领。”

五军都督府,前身乃是大都督府,再前身则是枢密院。

在以前,中书省乃是宰相掌控的政权一把手,而枢密院自然就是对应的军权一把手。

也等于是说,在明朝,同时存在着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两个执掌军权的部门。

看似奇葩,可兵部掌握的是调兵权,而五军都督府掌握的则是统兵权,也可以说是遣将,由五军都督府派遣将领统军。

五军都督府还是大都督府时,第一任大都督就是朱文正担任的,有个俗称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毕竟掌的就是天下兵马统兵权嘛。

而且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自然是信得过的。

可惜朱文正自己作死,才遭到朱元璋的猜忌。

后来因为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了,才改为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也是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徐达与汤徐对视了一眼,心中激动起来。

终于要来了,那個臭小子,竟然真要做到连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没能完成的壮举。

扫平整个草原,光是想想就激动。

比他们激动的,还有整个武将集团。

冯胜和傅友德更是毫不犹豫的,立即站出来,主动请缨:“冯胜、傅友德,愿为副将。”

文臣集团惊讶的看了过去,连颖国公和宋国公都只能当副将?那主帅该是谁啊?

出兵贺兰山,贺兰山在北边。

此时很多人还未预料到,这支军队将会在贺兰山与一路从云南出兵,打穿了藏地,最后从西域入草原的朱楩汇合。

只要有藩王率领部队,想也知道,王爷才是最高统兵权。

何况,武将们之前就已经对朱楩效忠了,还是在朝堂之上当着朱元璋的面。

而这一战,更是他们所需要的。

尤其对冯胜与傅友德来说,这可是保命之战。

没有朱楩的庇佑,他们可就要被朱元璋拿去铺路了。

这谁受得了。

他们俩,一个是老三晋王朱棡的亲家,一个是老五周王朱橚的老丈人。

除非老三老五有机会登基,否则他们都是必死无疑的。

朱元璋就怕将来儿子们纷纷造反作乱,要是老朱家十几个藩王闹起来,别提多丢人了。

所以两位首当其冲的国公,必须要抱紧大腿。

二人还抬头看向龙椅上的洪武大帝。

朱元璋也在看着二人,嘴角微掀,露出满意的笑容,点点头说道:“允。”

冯胜和傅友德心中明白,他们的命保住了,同时也从侧面有了更大胆的猜想。

陛下心中的天秤,已经往滇王那边倾斜下去,而且一去不复返啊。

再看另一边大多都是一脸茫然表情的文官,他们暗暗冷笑。

亏你们还不自知,等滇王凯旋而归之时,就是最终决出胜负之日。

滇王之势已成,何人可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