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冷漠的生母周妃226(1 / 2)

今天的朝会,对朱楩可谓是极其不利。

首先他昨天确实大闹特闹一番,而且还是在国子监,把自己的讲学教授给抽了。

这是很大的一波节奏,毕竟朱元璋本就看重国子监,对国子监有着很严苛的条条框框的无数规矩,如果有人胆敢犯科,严重的甚至不但本人要被杀头,全家还要被流放云南的。

而朱楩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止是严重不严重了,而是把国子监的规则,乃至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来了个底翻天。

结果就被这些文臣官员以为时机已到,不但要弹劾朱楩,更是重提他僭越的那些罪名,更是要把他打成想要造反的罪名。

可是朱楩一点都不带怕的,造反?我爹早知道我要造反了,又如何?

老朱敢让他回云南吗?敢把他贬为庶人吗?

还不是老朱那一声声的‘楩儿’把朱楩迷惑了?

朱楩知道,朱元璋年纪大了,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同室操戈,也极力想要阻止。

哪怕知道自己的野心,老朱也不想在死前见到这一幕,所以老朱在竭力忍耐。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自己的孩子真是太好了。

别人只要有威胁,就会杀。

而他自己的儿子哪怕要造反,他都舍不得处置。

这就是区别。

对此,朱楩也只能选择一些忍让和妥协。

毕竟他们是亲父子。

可这不是你们这些狗东西欺负到我头上的理由。

于是朱楩冷笑着看着那些低下头的文臣,说道:“怎么都不说话了?本王历史不是很好,但是也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典例。说是周幽王时期,周家天子势弱,而诸侯势大。结果在被烽火戏诸侯戏耍之后,诸侯们不再尊敬周幽王,哪怕周幽王遇袭也没有前去救援。周家自此衰落,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最终由始皇帝统帅秦朝一统中原。”

“我记得你们儒家不是对周礼推崇备至吗?可是你们推崇备至的周家天子,是被诸侯灭的呢。可不是周家的藩王。”

绝杀。

百官们哪还敢说出半个字来。

哪怕到了如今的明朝,那些儒生仍然想要萧规曹随,甚至把周礼作为儒家典籍之一,据说就连孔圣人孔子都想要恢复周礼。

结果伱瞧瞧,周家是被谁灭的呢?是诸侯啊。

因为就算周幽王被灭了,那也只是西周,东周还有二十几代周王呢。

只不过到了东周之后,就是春秋战国的时代了,据说最后一位周王就是被秦昭襄王的军队所灭的。

“但凡周朝不是分封制度,没有什么诸侯分封,而是由周家封王,驻守边疆与封地,哪还有什么秦朝统一天下,哪还有什么春秋诸国的战国乱世,全天下都是周朝的,那不是你们儒生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朱楩摊摊双手,看向文臣集团。

而百官则死死的低着头,此时谁还敢开口?

好家伙,你这是历史不好吗?你这不是历史很好吗?

朱元璋暗暗松了口气,也不禁有些得意起来。

他分封诸王,可不就是考虑到了这些。

真的?

“好了,楩儿,这是朝会,可不是你发泄不公的地方,”朱元璋见好就收,面带笑意的说道。

发泄不公?楩儿?

陛下,你都不带掩饰的吗?就这么偏心?

连朱允炆都忍不住看了眼高高在上的皇爷爷。

其实就算都是朱元璋的儿子,可是能被如此亲昵称呼的,在此之前,朱允炆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朱标被称作标儿。

皇爷爷何时与十八叔如此亲近了?

“还不够,”结果朱楩却不打算见好就收,而是一脸平淡中,透露着冷漠的,说道:“这些狗东西,整日只会犬吠。如今既然提到了削藩,还有人心里认为我们这些王爷是威胁。那本王就真的好好给他们说说了。”

竟然顶撞朱元璋?

而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的捋着胡子,也不再阻拦,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想看看朱楩会说什么的样子。

这一下连朱允炆都觉得惊诧了,皇爷爷对十八叔也太迁就了吧?

朱楩也不含糊,其实他心里是很生气的,不如说他之所以有心要造反,不就是知道朱允炆和朱棣都想削藩吗。

你们那是削藩吗?那是真把我们当猪了啊?

正好趁此机会,朱楩要说出心中想法,于是说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尔等可知何意?”

这是朱元璋封王之后制定的规矩。

不等百官回答,朱楩自问自答道:“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这些老朱家的孩子,虽然是王爷不假,可实际上呢,封藩地没错,可没有一寸土地属于我们自己。”

这就是明朝藩王,甚至不允许藩王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而你们呢?你们这些所谓忠义大臣,哪一家没有许多土地?敢问你们谁敢让本王派人去调查一下,各家都有多少地丁?”

“你们吃着朝廷俸禄,一边食君禄,一边又要与民争利,多少人食民而肥,囤积大量土地,把本来的良民变成你们的佃农。”

“所以本王说你们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生意,可不止是空口骂你们。”

听到这话,连朱元璋都不由得点了下头,目光扫视着那些百官。

洪武大帝因为自己的出身,最深痛恶绝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尤其是那些侵吞土地迫害百姓的家伙,恨不能杀尽天下这种货色。

“别说什么是百姓把地卖给你们的,但凡有一点办法,也没人会卖土地。百姓们还要向国家交税,来养着你们这些狗东西,结果你们在百姓困难的时候不但不给予帮助,反而落井下石大肆收购土地。”

“你们真该死啊。”

朱楩拿手指指他们,接着说道:“列爵而不临民。本王虽然是王爷,说得好听是亲王,可实际上只有爵位,却无半点实权。”

“按照大明律例,本王连指挥一个百姓都做不到,只能指挥自己的府臣与王驾护卫罢了。”

“更别提还有食禄而不治事了。意思是说藩王对地方政事,哪怕是本王的封地,本王也无法指手画脚。”

“搞笑的是,连一个七品知县的权力,都在我们这些所谓的王爷之上。”

“就这,你们还不满足,还想削藩,还想把我们这些王爷赶尽杀绝。”

“父皇封王,是让我们这些藩王戍边守国,一旦发生战事,我们这些藩王就要披挂上阵,或是去边境前线抵御外敌,或是平叛剿匪。”

“战乱时,我们得不顾生死保护你们。平时还得被你们猜忌,在背后被你们捅刀子。你们但凡真的能读懂圣贤书,也不至于如此。”

“所以本王说你们该杀,你们全都该死。哪怕本王真要造反又如何?这天下是我爹打下来的,这是我们老朱家的事。你们凭什么指手画脚?难不成你们老张家老李家让孩子继承家产时,也得让邻居来评断一番?”

毕竟是古代封建社会,皇位可不就是家天下的传承。

朱楩把造反的事收拢在争夺家产的范围,别人还真没法说啥。

你说破了天,这大明王朝也是朱家天下,说是朱家的家产也不为过。

我作为朱家子孙,我争夺家产有何不可?

朱楩最后看向朱允炆,语重心长的说道:“大侄子,你且记住了,咱们才是一家人,我之前就跟你说了,咱们流着一样的血。哪怕本王有朝一日真要跟你争夺皇位,你且记住了,你叔叔我是绝对不会伤害你身家性命的。”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大权旁落,你身边这些外人,是绝对会把你,甚至是咱们老朱家所有血脉都给杀光的。”

李自成可没少屠杀朱家子孙。

老朱家的子孙在明末,不说千万,也得有个几十万上百万了。

结果只要是姓朱的,多少人都被杀了。

更别提那些被当猪一样圈养,被朱棣削藩的后代王爷了,被杀的那叫一个痛快。

“别听他们一个字的话,当初司马家的人指着洛水发誓,结果呢?从此之后所谓誓言都变成了狗屁,就是他们这些人干出来的。”

朱楩的话,震撼着所有人。

殿下,您真不装了吗?争夺皇位?造反?这些话真是能当着满朝文武说出来的话?

可因为有前因,是百官质疑他要造反,所以此时说出这番话,竟好像有点道理?

文臣们在那里犹豫不决,要不要状告朱楩?竟然如此大逆不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