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孔位七贤43(1 / 2)

圣书学府,藏书阁。

青娍近日,身子总是困乏,昏昏沉沉。本打算回沐府一趟,却因为翰林院试排列前三甲,因而入了三殿三阁。现在繁琐的事物缠身,一时都挪不开身了。她虽然一心二用,却还是把史书都顾目一遍,再分类整理。

她恍然间有些离神,眼前突然有些昏暗。幸得手中的书突然落地,她才恍然惊醒。徒手去捡书的时候,发现还有本没有编册的书,她摊手一看。

中戈战乱:“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青娍看后,心中自是惆怅。虽为一介女子,但对于战乱,却有着自己的见解。以她来看,圣书学府能在九州独善其身,不为九国其一族所独用,求的自然是牵制九国利弊以保太平。而今战乱的伤痛,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难,并不是时间可以消化的恩仇。南璃北齐挑起此次九国战争,并非明智之举。

往后,不知圣书学府,还能不能独善其身,青娍思量着,不想藏书阁的门突然掀开了一道微光,随即空辰便推开门,一边走向青娍,一边说着:“青娍,今日有先师授业,我们三阁和三殿都要入席,你且先别弄了,等结束后,我陪你便是!”

这些日子大家都熟络了,空辰待青娍越发亲近起来。青娍从一开始不知如何相处,如今倒是能和空辰相处自在了些。

——:

宛袏带着几位出落凡尘之人,从东阁内侧一一落座。并召集了三殿三阁的学士入内。

“未入翰林前,诸位都是储生;但入了翰林院,诸位就是儒生。可如今入了内阁,诸位就是学士。何为学士,漉言你来告诉我。”

突然被点名这种事,漉言觉着除了府试前,还真没见识过这样的场面了。说来,他都已经霸占文华殿三年了,越来越觉得没趣了。

“学士可参与资政,可授帝王特诏,任命九国官职。”

漉言简明扼要,三言两语就道破了学士的含义。

宛袏却啰嗦补充道:“入圣书难,入翰林更难,入三殿三阁更是难上加难。当今天下,恐有大乱。若是你们能在此担任救亡图存的责任,想必圣书也不枉占有一席之地!”

慕南起身,对宛袏恭敬行礼道:“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仁爱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不能单靠一两个人才谋士能完成的,一定要让仁爱的思想普及到大部分的国民才可以。这样的观点,引起了在场诸位的共鸣。而宛袏却因为慕南的观点,面子上有些过意不去。

倒是藢娥明白父亲,她起身道:“孔位先师,今日临照,学生也想听听先师有何见解!”

宛袏这才注意到,今日的主角竟然被他冷落在一旁。他连忙起身,对着先师毕恭毕敬行礼。

“先师请!”

哥舒这才一抹玩味的笑意挂在脸上,瞧着宛袏一眼,神色却露出了威严。

“在下哥舒,孔位七贤之一,位居第七!”

孔位七贤:柏侯、宾牟、薄奚、薄野、樗里、尔朱、哥舒。七人是圣书学府道化的代表人物,道化造诣颇高。但思想倾向却有所不同;柏侯、宾牟、薄奚、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薄野、樗里、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尔朱、哥舒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柏侯在北齐国执掌大权、宾牟在御灵国被迫出仕、薄野在南璃国在朝为官,但不为青阳士桢所重用。薄奚起先“隐居自晦“,但不久后,受沐临修所托出仕,投靠古瑶国,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职位,成为古瑶国政权的高官。樗里、尔朱、哥舒却在研究修仙之道,此次圣书学府所邀请的人,便是他们三个。

听闻哥舒的自我引荐之后,樗里、尔朱一人一词,说着自己的名字!

“在下,樗里!”

“鄙人,尔朱!”

两人并无多余的辞藻,但在座的儒生,都明白几位都是圣书学府举足轻重的人物。望着他们的神色自然也流露出了仰慕之色。

哥舒朝着四座一览,神色突然落在了青娍身上。他似有目的上前,一旁的空辰有些在意,不知这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先师,接近青娍到底有何目的。

哥舒突然蹲下身,十分好奇道:“是女子!”

青娍一听,只是平视对他,神色冷淡,不作反应。

哥舒一见,觉得好笑,自顾自说着:“这三殿三阁少见女子,九州为官也并无女子!你是如何做到的!?”

听哥舒这么说,藢娥就有些不乐意了。她不也是女子吗,她不也是凭借自己,不、应该有父亲的原因,她入了三殿三阁。可这青娍,确实凭借自己实力入了三殿。

“先师是质疑自身,还是质疑圣书。儒生短见,但心中明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刚柔并济治国,本就是道德法则。”

一旁的空辰抿嘴一笑,他怎么不知道,青娍生气的时候,竟然能这不动声色反击对方。还好,他不是青娍的敌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