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回忆以前去李时阳家做客——在李时阳家第二天2(1 / 1)

张婷婷:“住在对面的人怎么回家啊,没有看到路哦。”

李时阳指着南边说:“那些房子后面有一条土路。你在这看跟那边离得很近,中间隔着这个沟也就是两百米的距离吧,但他们要从那边绕过去(李时阳从外面公路向北到东画了个半圆),可能得有两公里路。以前上学的时候,同时放学,我们这边的到家都吃完饭了,那边可能才刚回去。”

张婷婷:“那住在那边的岂不郁闷死了。”

李时阳:“是啊,可是想一下他们也算好的了,还有比他们更远的呢,沿着公路往北有些学生上学回家的路程是我两倍,都是坚持不住校每天骑自行车来回3趟,我骑车到学校差不多20分钟,他们骑回去都快一个小时了,吃完饭,都没时间休息又要往学校骑,即便这样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住校,都想住在家里。如果再远就要住宿舍了,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时会去学校的宿舍玩,是一排一排的平房,每排大概5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是大通铺,通铺是从门口的墙一直搭到最里边的墙,一个房间住10个人。当然现在早已盖了新的宿舍楼,是上下铺。”

李时阳顿了一会继续说:“对于我即便是上下铺,如果在初高中住宿的话,我应该早都不读书了,如果初中住宿,我可能高中都读不了。”

张婷婷惊讶地问:“为什么啊?”

李时阳:“我上学时,有时上课脑子就会想别的东西去了,老师讲的东西可能一句都没听进去。这部分的课程我就需要回家在房间一个人自学,自己慢慢想,把这些知识补上,但如果住宿的话,我根本就没有空间让我不受干扰地把没听的课程或课堂上没听懂的课程补上。我不是那种专注力很强的人,很容易受干扰,这样的话拉下的功课我就没有机会慢慢想通想透补上去,后面就会越来越听不懂,成绩会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我生长在这种可以说比较偏僻的小县城,接触的东西非常少,别说初中了,即便上了高中,在高二分文理班之前我对高考和大学都没有什么概念,当时很流行考中专,我当时的情况就是只知有中考不知有高考。当时很多人都想考中专,尤其那些初中成绩好的,中专出来可以当老师。很多人落榜后甚至复读考中专。我给你说个例子,你就知道当时考中专有多火了,我有一个表姐,初中成绩很好,第一年中考考中专没考上,但上高中绝对是没问题的,可她还是选择复读考中专,第二年考上了,现在是一个乡镇上的小学老师,上中专期间交往了一个男朋友,这些年中专文凭不太行了,他男朋友自考考上了一个大学,也不知道是大专还是本科。不知道是怕以后有变数还是本身就定好的结婚时间,男方去读书前两人先结了婚。其实以我表姐的学习成绩如果好好上高中,考个大学本科完全不成问题的。不管是历史的原因还是认知差错而走错路,每每想到就觉得很可惜。

我当时也是一门心思考中专,只是没考上,隐约记得当时中考考完,出成绩后看到中考落选了,成绩也一般,复读能考上的希望也不大,所以记得好像都没有过复读的想法,大概读书就到初中就截止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收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然后我爸也让我去读了。因为可能我爸的概念里是能考上中专就算吃上皇粮了,看重的也是考中专,上高中能干嘛我爸可能也没什么概念,所以说我收到高中通知书,我爸没有任何异议就让我去读了,丝滑地让我现在有时都觉得后怕,因为我爸但凡有一点拒绝的心理,他就不会给我出学费,并且当时我爸也没什么钱,我上学的时候,有时开学报名我的学费都要跟亲友借,后面再慢慢还的那种情况。再加上我当时对高考和大学没什么概念,没考上中专,基本上就已经做好不读书的心理准备了。”

张婷婷:“嗯,是挺险的。不过,你初中成绩那么差吗?你高考不是考得挺好的吗。哈哈,幸亏你初中成绩一般,要不你就考上中专了。”

李时阳:“我一直不喜欢背东西,初中除了数学学得好,其他功课好像都是大量背记的。高中物理化学我现在还记得一些并且还记得当时是怎么学的,可是我对初中的物理和化学一点印象都没有。完全不记得初中物理和化学都学了些什么。我应该是受了以前某些偏见的影响,比如觉得死记硬背是笨人才做的事情,所以比较轻视背东西,我初中数学能长期保持年纪第一,一个年纪5个班,每个班大概至少有30几个学生吧,几乎每次中期和期末考试我数学都是年级第一,但是全科成绩总分却连年纪前50名都排不进去,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完了之后,学校都会开全体师生大会给每个年级的总分成绩前十名发奖状和奖品,我没有得到过一次,每次都想什么时候能按单科成绩发奖就好了,那我能保证每学期都可以领到两次数学单科第一的奖状,奖品倒是其次,关键能上领奖台风光一下挺露脸的。当然,现在我不会再愚蠢地觉得死记硬背是笨人做的事,背记东西非常重要,如果我上学的时候,能多背一些古诗古文该多好,我们上学学知识的过程,一个就是学习思维方式,一个就是积累知识,前人留下的现成的知识,应该尽快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即便当时不了解的东西的,先背记下来放在脑子里,随着知识量和阅历的增长,尤其背记的那些人文方面的东西,会或多或少支撑起一个人的底蕴。像古代文人从小就是大量背记典籍,才能写出那些文辞精妙的诗词文章。比如像苏东坡等如果不背诵大量典籍,他们即便天赋极高,也写不出那样文辞和内容双绝的诗词和文章。”

张婷婷:“有时间有闲心的时候不懂这些道理,现在懂了,可没时间没闲心了。想想甚是郁闷。”

李时阳:“是啊,尤其是那些人生关键点,在你无知的情况下行差踏错,对很多人来说人生轨迹会截然不同,当然有一些性格强悍、行动能力强的人,即便换一条路也能干出一片天地出来,但是很多人都是普通人,大多都是换一条路就是另一种人生状态。再说回我读书的事,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如果我父母外出打工的话,我也有可能读读就不怎么想读书,我以前是那种知道太少又脑洞太大,就是因为知道的太少,太无知,对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所以如果我爸妈也像我有些亲戚那样去城市打工,我可能会耐不住好奇心,为了早点去大城市开开眼而辍学。幸好,我家离县城近,县上有一些厂子,比如牛奶厂,我小时候我家就喂养奶牛,每日把当天挤的奶送到县上的收奶站,每月按交的奶量领钱。所以,有时想想在我以前极度无知又心思不安分的情况下能没走岔路地按部就班地把书读完,真是挺幸运的。因为是中间稍微有一点点变数就会中断的那种,不像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知道读书和高考的重要性,不会因为一点点变故就会改变人生路径。我上高中后,又跟初中同班的学霸分在同一个班里,以他初中的成绩如果报名中专不仅能考上,还能选最好的中专学校,初中时他全科总分一直是班里第一,年级排名没掉出过前三。现在想来,人家就是那种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得比较多,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除非是发生的变故让他不得不改变路径,否则中途出现的任何变数都不会改变他的路径。他日后想到自己的过去走过的路,几乎永远不会有后怕的感觉,不说其他至少他在学业和事业选择上几乎不会行差踏错。我喜欢那种确定的感觉,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清晰明确地做决定,而不是依靠命运随机的幸运。”

张婷婷:“是啊,知识是力量,对事物的认知或了解也是力量,只有在对事物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做出判断和选择。”

李时阳:“城市里的孩子比小县小镇、农村的孩子有很大的优势,他们从小就能见到和接触到很多东西,从小就开始不断拓展见识和眼界,小地方的孩子就没有这种条件,长大后很多都会比城市孩子起步晚,甚至走很多弯路才能补上城里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以及在未成年阶段十几年的成长中一点一滴沉淀的东西,而小地方的孩子却要在成年以后才去补这些东西,导致起步晚走各种弯路。”

张婷婷:“好在现在信息时代,比过去获知途径多了很多,小地方的孩子也能通过网络了解很多东西,多多少少比我们过去好很多了。”

李时阳:“是啊,现在比我们过去那种无从获知的时候好很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