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转机(1 / 2)

朱由检收到大朝会消息是在第二天早上,一大清早,徐应元急匆匆跑到书房。进门便说道:“千岁,天大的喜事儿。”

朱由检被他喊得莫名其妙,问道:“不要急,什么喜事儿,搞得急急慌慌的。”

徐应元说道:“昨个早朝,太常寺卿白储玿、太常寺少卿林宗载等十余人联名上书,给千岁请封就藩啊。”

朱由检眉头一皱,“陛下怎么说?”

“万岁爷说千岁还年幼,应按祖制十八之后再就藩。”徐应元道,“但是朝臣们多半是支持千岁就藩的,还请拨款给千岁营建新的信王府。”

朱由检淡淡地回道:“知道了,还有什么别的事儿吗?”

徐应元道:“昨个,户科给事中刘光春上了一道请罢铸币钱庄疏,朝中大臣清一水地支持,把万岁爷气得直接宣布退朝了。”

“行了,孤还要读书。”

这一句把徐应元咽得够呛,信王能出藩,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啊,生得在京城受气,怎么看信王听了这个消息反而不高兴呢?

徐应元陪着小心问道:“信王。”

“好事儿坏事儿都分不清,”朱由检道,“他们是拿赶孤出京这事儿,逼着陛下收回铸币和钱庄的提议。”

徐应元没反应过来小声嘟囔着,“那陛下同意千岁出京,大臣不就没法逼万岁了吗,两全其美啊。”

朱由检感觉对牛弹琴,也没去理他,继续拿起书册,不过心思确实飘散了。

要是真的被逼着出京,那将来自己登基必然是一大阻碍,本来想躲在后面看戏,可是朝中大佬们一个个都是人精,直接拿出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出问题的人的手段,这招也是真狠,打蛇打七寸,让他们打在要害上了,如果让朝议继续下去,搞不好自己就要提前被赶出京城,那后面的一切计划都会泡汤,当今之际必须马上想办法自救,可怎么自救呢?

人到用时方恨少,身边只有几个太监,最多算上一两个侍卫头领,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

正自烦恼的时候,听到有人喊“殿下。”

抬头一看是自己的侧妃田秀英拎着个小食盒过来,“殿下,奴刚做了几块芙蓉糕,今早殿下吃得少,奴怕殿下饿着了,拿来给殿下垫垫。”

朱由检拿起一块吃下,又喝了口茶,抿抿嘴赞道:“我家秀英还真是心灵手巧,琴棋书画、针织女红无所不精外,做的吃食也这般好,我这丈人、丈母还真是培养了个好女儿。”

田秀英噗嗤一笑:“殿下惯会哄奴,殿下觉得好吃,奴心里就高兴。”

朱由检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让田秀英坐下。

“听说岳丈也是官身,一直没像你打听,他现在何处做官?”

田秀英回道:“家父现在扬州卫所当一名千户,不过前几日,奴嫁来信王府,父母都跟着奴来了京城,家父也是头一次进京,就想多待些时日,现今还在京城逗留。”

朱由检点点头,“可叫丈人丈母来府中探望,娶了人家女儿,还没见过,颇为失礼。”

田秀英心里欢喜,给父母面子,也是看在自己面上,忙应声称是。

随即田秀英就问道:“殿下最近看得什么书?”

“练兵实纪,是本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戚少保所著的一本兵书。”朱由检回答道。

一听是兵书,田秀英兴趣缺缺,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无所不能,但对兵法韬略确是一个字都看不进去的。只得无奈向朱由检告别。

一连两天,朱由检都闷在书房里看书,他看似看书,但心思不属,一直盘算现今地位和是否会被外放就藩的问题。却一直想不出个头绪,历史上在他登基上出力最大的两个人,黄立极、张惟贤,现在他都不方便去找,黄立极是内阁首辅,从避嫌上说,他敢上门,黄立极就敢闭门不见,而且一点毛病也指摘不出来,至于张惟贤他是能见,但这位英国公人老成精,断然不会帮忙,而且还会刻意与他疏远,以防招惹不必要的非议。

朱由检有些后悔这两个提议了,不过一想如果等登基后再提,怕是更加头疼,自己刚刚上位,毫无根基,被满朝文武一闹,只怕威严扫地,但是等几年他又等不起,真是头疼。

正在思考时,徐应元进来禀报:“千岁田夫人的父母过府来拜见您,您看要不要见?”

“见,就让他们来书房吧,”旋即发现不妥,又道:“还是去前厅吧。”

田秀英的父亲田弘遇与母亲吴氏、弟弟田墩吉、妹妹田淑英都侯在前厅,朱由检刚一进屋,田家一家子全都跪下行礼。

朱由检笑呵呵地把当先的田弘遇扶起,“丈人、丈母是长辈,这里是自家,不必多礼。”

田弘遇道:“千岁是王上,可是折煞下官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