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裂痕初现115(2 / 2)

“臣附议,百年前我大明进军河套,年耗军费数百万,经年累月,无以为续,此前车之鉴也”

“臣附议,河套可攻不可守,耗费巨大,百年前已有定策”

“臣附议,河套尚且不如鸡肋,得之无益......”

若文震孟说得还有几分道理,跟着在后面的,就越说越离谱了,校哥儿怀疑,文状元是被人忽悠打头炮的。

同样,挥挥手,朕只在小朝会上决策大事。

事到如今,他如何看不出,这是满朝大臣都对他有意见了。到底朕在何处露出马脚了,或者处处都是马脚?在一堆老奸巨猾面前,“朕愚钝”的面目还能掩饰多久?

小朝会上,校哥儿一脸诚恳,准备接受老臣们的教育。没有了那群徒子徒孙在场,你们就直接一点吧。

“朕愚钝,诸位阁老怎看?”

第一个破冰的,当然是孙尚书了,只见他摇头叹气,痛心疾首。

“陛下啊,厂卫祸国,当年江斌、汪直,皆是前车之鉴啊!”

“朝臣们不知,诸位老师们如何不知,辽东之战,西南平叛,若非厂卫,这胜负还很难说啊”

不看你俩二人转了,性急的首辅史继偕站起来说话了

“陛下啊,当年成祖皇帝设立锦衣卫,专为刺探军情所用,可不曾有干政之举啊”

“陛下设立无垢军,可用的尽是不读圣贤书、不知忠义之人,万一有心怀叵测者藏匿其中,只怕会有大祸啊”

说这话的是刘一燝阁老,校哥儿本想怼一句,难道用你整顿不出来的京营?想想气氛不对,只能忍了。

“辽东、西南战事未平,陛下还是多让厂卫尽受本职吧”

这是叶向高阁老的表态,他也是和稀泥的高手。

只是,好不容易逮住机会,刘一燝阁老意犹未尽:

“陛下,那涂文辅罪责明确,若不拿下,怎能平息满朝滔滔义愤啊!”

举目四顾,竟无人为涂大伴说话,看得陪同上朝的刘时敏都心有不忍,却更加不好开口。

“涂大伴尚未回京,待他回来,朕一定查个清楚,给大家一个交代!”

刘一燝心满意足,看来,小皇帝是要丢卒保车了吧。

“陛下啊,文状元言之有理,这河套之战,户部度支,真不知如何做起”

毕懋良一脸愁容,他上过战场,自然知道边民被劫掠的苦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陛下,先稳住蒙鞑,对付建奴,此方略不可变啊。”

史继偕做事喜欢按部就班,不愿被打破节奏。

“蒙鞑挑衅在先,若不以牙还牙,我榆林、延安边民何辜?国之体面何在?”

一向不表态的朱国祚阁老,不想此时竟然立场刚硬

“方才前方来报,林丹汗已经出兵了,而今两军对峙,互派使者,且看如何交涉吧”

-----------------

“怎么回事?”

回到西苑,校哥儿神色严峻,装了一天笑脸,朕都快气炸了。

“近日那些文臣们都在串联,传言陛下擅工巧、亲厂卫、好战事,颇类.......武宗皇帝”

百年前出了个正德皇帝,那可是一个可以亲手上阵斩杀鞑子的猛人,还通晓多种语言,善用厂卫压制群臣,可谓文成武德集于一身。虽然只在位十六年,正德皇帝可是搞得满朝大臣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某一天,他意外落水消融,世界才艰难的回到贤臣治国的轨道。

所以在正人君子书写的史书上,这是一位荒银无度、穷兵黩武的荒唐帝王,民间都编排了游龙戏凤之类的段子,只差没有贴上暴君标签了。

“串联议论的,都是那些文臣”

“都有”

回答的是锦衣卫大统领骆思恭,文臣眼中,厂卫一体,他的脸色也不好看。

“关于东厂的消息,怎么泄露出去的?”

“臣已经在查了,应该是......内侍自己人”

“查清楚,此例不可开!”

“而今群臣沸腾,陛下......准备如何应对?”

校哥儿坚定的看着骆思恭,以及陪同的刘时敏。

“朕说过,忠心为国之人,皆得善终。若连你等都护不得,朕还能做何等大事?”

郑智是妥协的游戏,只是怎么妥协,校哥儿得好好想想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