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夏收25(1 / 2)

从几日前起,莫二郎就开始盯着田里的稻穗了。可能是去年洪涝,导致土地肥力不够,千禾县和临近几个县的稻谷都晩抽穗了将近半月。

莫林山送莫三娘过来时,也安慰了莫二郎,叫他莫急,等稻穗多灌灌浆再收割。村里的老人已经看过了,天气合适,再长长还能压压称。

桃花村的林村长也是这个意思,毕竟他是吕员外家的管事,消息灵通,专门召集了村民们说了这事儿。

于是,千禾县的夏收时间就延后了。

直到三日前,县衙就开始发出了通告,告知村里三日后就可以组织夏收了。收到消息的村长也第一时间通知了村民。

今日,是县学最后一天上课,明日起放三日的农忙假,鼓励学子披荆莽,事农桑。谷雨一家商量后,也决定暂停摆摊三日,先把粮食抢收回来才是正经。

而有了县学作为典范,各个书院私塾也跟着放三天假。这就是说,自从去了私塾就未曾回过家的莫明礼和义哥儿今儿也能回来了。

想着今日是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摆摊,况且还需得等莫明礼和义哥儿下学,食摊上的食材比往常备多了一半。同时,也把放假三日不出摊的消息告知了食客,食客中大多数都是学生和夫子,虽然不舍,却能理解,只是还是难免多买了几份,毕竟可是要有三天吃不着了呀。

眼见时辰差不多,谷雨就跟李氏说了一声,和提着食盒的莫大郎来到了竹清书院。想着明日就得在家农忙了,断是抽不出空儿来给夫子送吃食,便趁着今日送多几样。

到了竹清书院门口,已将近下学,谷雨没把食盒递给阍人,而是让莫大郎放在边上,便让莫大郎回去帮着收拾食摊的东西了。

没一会儿,钟声“咣咣咣”地敲响,下学时间到了。寂静的书院,郎朗的书声渐渐消失,喧闹嬉戏声,匆匆的奔跑声很快就传了出来。

一眨眼,谷雨就见到有两三个四五岁的幼童宛如鸟儿逃离囚笼般飞了出来,后面似乎是书童的男孩则是背着书箱,气喘吁吁地跟在身后。偶尔见到夫子学监,就急刹车,装模作样地走几步,一看不见人影,立马又跑了起来。

学监夫子见是几个幼童,也没有多计较,只意思意思训斥两声,便轻轻放过,拂袖让他们离去了。

谷雨在门前的板凳上看的一清二楚,若不是不好吃东西,她都想嗑个瓜子儿了。很快,路上的学子就多了起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放假的喜悦。

要出书院的人多了,阍人也不好再让谷雨坐在门边上。谷雨乖乖起身,站在外门边上,垫着脚尖找人。

但谷雨显然是想多了,就她那小身板,在人来人往的学子中,根本就溅不起一点儿浪花。

还是义哥儿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在门口边儿上探头探脑的谷雨,拉着莫明礼过来找。

当义哥儿看着眼前加大版的食盒,忍不住默了默,问道:“小妹,你这次准备了啥?”

谷雨轻咳了下,道:“也就是些新鲜吃食,以及一些饼干,零食,茶包之类的。快送进去罢,待会儿若是夫子走了可如何是好?”

义哥儿只得和莫明礼一人提着一边儿手柄,吭哧吭哧把食盒抬了进去。不巧孙夫子正在给几位高年级的学生答疑解惑。两人就没有打扰,只把食盒送到了孙夫子的小厮手上,就恭敬告退了。

待送走所有学生的孙夫子略显疲态地从书房中出来时,见到那加大版的食盒时,表情是何等哭笑不得暂且不提。

反正莫明礼和义哥儿就很是快乐地牵着谷雨的手,兴冲冲地来到了小食摊上。

这会子食摊正忙,许多学子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食摊上,李氏几人忙得一脑门子汗。

顾不得多说,莫明礼和义哥儿撸起袖子就忙上了,偶尔还会遇到几个同窗,都是匆匆寒暄几句就拜别了。

待收摊时,已是半个时辰后了。因着明日就要农忙,莫大郎和小方氏早说过要带仨个孩子直接从县城坐牛车回大坡村,就不回桃花村了,莫小山也会一起回去,忙完三日夏收再跟着莫大郎等人过来上工。

莫三娘就不必回去了,山上不好种地,主要都是果树为主,耕地少,卫大爷自个儿就能搞定,再不济卫木安也能搭把手。

也因此,卫大爷才让莫三娘在夏收前过来,就是知道莫二郎家人手不够,想着让莫三娘多帮衬帮衬。

送走了莫大郎几人后,莫二郎也从桃花村过来了,驾着骡车接谷雨几人回村。映照着天边的晚霞,路上行人匆匆,莫二郎高兴道:“明日定是个好天气!”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