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唯有曹公,重整山河(2 / 2)

“没想到自明竟然是生而知之者!”

说到这里,他眼中的目光更加炽烈起来,这古人都说有生而知之者。

可是那都是记载于书本之中真正见识到过的,这还是头一次。

郑玄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被推而广之,那就需要有好学生。

一个生而知之者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还不等赵宁说话,郑玄就已经坐正了身体,继续说道。

“许子将说这曹孟德乃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老夫看你对于曹孟德多有夸奖之意,觉得他是难得一见的明主。”

“不过你却要知道这曹孟德乃是伯恩寡义之辈,其性如虎狼,将来终要噬人!”

虽然赵宁并不清楚郑玄是依据于哪些证据做出这个判断的。

不过能够听得出来,这怨气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有些根深蒂固的感觉。

于是他便开口问道。

“先生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曹公所做之事有什么不妥之处?”

郑玄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开口说道。

“君子有三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曹孟德矫诏意图召集天下诸侯,击败董贼解救天子,结果一事无成,此为不智!”

“矫枉过正而且狡诈多谋,此等人必定不会轻易信人,因此可以说无仁!”

“虽然说在行军打仗一方面有着些许本事,不智不仁之人,何以成大事?”

这话的评价可真是够低的。

不过赵宁听出来的一些味道,这应该不是一两个人的看法,应该是一批人的看法。

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四个字矫枉过正!

这么一说,他也就明白郑玄是持什么观点了。

那就是为权贵代言,过于追求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

这话怎么说呢?

说好听点儿就叫吹毛求疵,说难听点儿那就是事后诸葛亮。

反正做事的又不是你挑毛病,谁不会啊?

赵宁微微一笑当下便说道。

“先生这么说,我不敢苟同!”

“哦?自明有何见解?”

这时候赵宁的脸上露出一抹嘲讽之色。

“先生刚才也说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那就是说这百姓如水。”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权贵就如同这引水的沟渠一般。”

“只能顺势而为,绝对不能在水大之时高建堤坝,如此一来势必要溃坝。”

“既然这样,那就需要过一段时间,为河道清淤,曹公就是这名清淤者!”

这套说法太过于新鲜,郑玄听到之后皱了一下眉头。

身为一名大儒,考虑问题肯定不会那么浅薄,他当然能听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沉思良久,郑玄一脸赞赏的说道。

“子明说的颇有道理,这天下之民治理起来有两法。”

“一法就是施以教化,让其知道,可为与不可为。”

“另外一罚就是依靠国家法度,只要能够并举,天下可安。”

这太过于理想化。

赵宁嗤笑一声,轻轻摇头。

“可是如今这些权贵已经将国家法度给破坏殆尽,不重整山河如何能够天下太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