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水稻田(第三章)79(2 / 2)

阳光照耀,大湾河沿岸,杨柳泛绿冒出米粒般的嫩芽,后山上的杏树,即将迎来朵朵鲜花,有柔嫩的春宴。小白来到张家沟,它站在沟口,前方是沿着坐落在山谷两边的张家沟,这里有七八个自然村落。

小白抬头瞧见张家沟有户人家房屋上方一片祥云,隐隐觉得自己跟这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联系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心灵感受。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只能靠心触摸。这是神秘的力量,来自宇宙最深的地方。

沿着蜿蜒的泥巴路走进张家沟,不知觉间,小白竟然来到张秋水家!是的,就是张秋水家。张秋水家祖上赤贫,代代耕田劳作,任劳任怨,几代人的积德行善,这时候该他家兴盛走运。小白来这以前,他家没有以前那么艰苦。现在,他家气象非凡。事实上,张秋水靠着起早贪黑靠着勤劳的双手逐步富裕。

三年前,张秋水不仅完成张家沟房屋搭建,还在柳林镇买了单元房。那时,张童书在柳林中学读初三,而妹妹在小学读五年级。这事让平静的张家沟像热水迅速沸腾。张童书却蒙在鼓里,没有人告诉他。等收到清水三中的录取通知书,张秋水才把在镇上买房的这件事情告诉了张童书,后者表示理解。

张秋水家是张家沟首先买房的。这跟张秋水的胆识密不可分。没有多少人想到柳林镇会高速发展。他张秋水却看见,还作出相应的行动,不得不说,张秋水在张家沟这片天空,不仅有胆,还有经济头脑,算是有点儿见识的人。

现在,张童书不在张家沟,不在柳林镇,在清水县城,他在清水三中高二理科实验班。他即将迎来严峻的考试,心思全在考大学。同时,张秋水修房事业在大湾河沿岸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个当年东奔西走的年轻人现今每天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行驶在张家沟以及附近各个村寨之间。他已步入中年,这样的日子疲于奔命,却因日渐改善的生活而满足,心底深处有泛起日新月异的激情。

绝大多数的水稻田混浊的水已澄澈,远远看去是齐整的绿意,早点的农田绿汪汪的一片。张洪水的两个儿子,张良张辽从厦门石狮打工回来,准备把原来老屋拆掉,修建新房。一切准备就绪,张家兄弟揭瓦、拆房、推墙,有价值的材料,他们堆放在附近的空地上。青年人有的是劳力,敢想敢想执行力强。七八天功夫就把老房夷为平地。地基的深度足够,水泥钢筋砖头该有的都有,这两个月还有他们的小叔张秋水帮着干活,张家兄弟修房子的事情进展很顺利。

傍晚,小白走进张家沟,慢悠悠来到这儿。桂芬在厨房准备晚饭,旁边有放学回来搭手的张枕月。张秋水忙完活路后,在院坝的角落上准备柴火,他这个任劳任怨的人把坏掉不能再用的板子柱子劈成柴,给家里烧火煮饭使用。

张家沟这里,整个村子就百来户人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住在青砖绿瓦修建的房屋下。随着社会进步,崭新独立成栋的平房,像竹笋隔七八个月便会长出一栋。它从村寨下边的小路进寨子,走着走着来到张秋水他们这里。

他家今晚有肉,肉香从厨房飘了出来。小白闻到香气,像是被勾走魂,它不愿意离开。沿着张秋水家的房走过来走过去,不知道的人,看样子还以为是他家的狗给他们巡逻呢。说来奇巧,在院子里,锯木整拾柴火的张秋水压根没有注意到小白,小白却给拖着斗车倾倒土石,从沟口回来的张良看见。

张枕月被她妈派去沟口倒垃圾,跟张良一起回来,他俩撞见小白。张良告诉小枕头说:“张枕月,你看那只白色的狗,我发现它在你家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张枕月是村里的小花,还是土生土长的乡村姑娘。她看小白,说道:“真的是。”这些年,张良在外面干过许多事情,走过许多地方,长了不少见识。

他立即跟张枕月说:“你赶紧回去给它弄点吃的!我看啊,这只狗就是饿了!”张枕月狠狠点头,小条长长的辫子在脑后勺跳来跳去。

小跑回家,不跟她妈说啥,径直走向饭桌,找来带饭菜。这孩子真是傻乎乎的,她不管小白能不能吃那么多,就给它弄了这么多!走进小白的视野,张枕月仿佛从此走进小白的世界,甚至还走进小白的内心。

她靠近小白,小白躲得远远,像是不懂掩饰内心对人类的恐惧。她找来废弃的小盆,在后面的水稻田舀水冲洗,废弃的小盆被她冲掉潮湿的霉味,多有种泥土的馨香。张枕月把碗里的饭菜在小白跟前晃了晃,告诉它那是可以吃的。随即把小盆放到她家院坝的拐角处,自己则走得远远的,躲在附近偷看。

小白吃到食物,它的身体涌动着温暖的血液,有生命苏醒的旋律。它想起老婆婆,跟老婆婆相处那段岁月,它都是吃剩菜剩饭,总能填饱肚子。后来,跟伐木工的日子,它连像样的剩菜剩饭都没有,有的只是没有油水的红苕洋芋,这让它自己到外面找肉吃,山里最多的肉,就是碧绿色的蚱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