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我的大学(第十九章)66(1 / 1)

37

万年春,小麦色皮肤,乍看像是没戴眼镜的老大爷,个小顶着疏落花白的头发,他是负责接待我们的教师,亦是沙坡村小学现任校长。我把他和同样年纪生活在城里的人比较,城里人许是因为善于保养显得年轻。企图通过外在形象窥探其内心,这样的想法愚蠢。只是,我更像是为小说积累素材。

沙坡村小学,因为在沙坡,所以叫沙坡村小学。初次听到这小学名,我觉得贼有意思。清扫完教师宿舍,摆放东西,熟悉环境,我们在万年春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他家吃晚饭。席间,他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全校六个年级三位老师一百二十余学生,七八间教室基础设施齐全够用。有两个从小在城市生活的支教老师像是提前商量的那样惊叹着说:“学校老师怎么这么少?”万年春老师狠狠吸口烟,徐徐喷吐,似有所思。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张家沟小学毕业,柳林中学初中毕业,清水三中高中毕业,仙大大学毕业。有这样的教育成长经历,我可以清晰感受到城乡教育的差距,我明白乡村小学落后的真正原因。后来,我得知张家沟小学招不到学生而关门曾失落,但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作为个人,我像见证者,可我改变不了什么。

我的耳朵继续阅读着万年春老师声音:“我们这里条件差,环境差,教师待遇差,学生底子差……你们几个支教名额,还是县教育局特意照顾的!”我们实际是体验生活,干到时间折返。这种现实问题不在我们能力范围。作为有涵养的人,聆听讲述者的说话,甚至是故事,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涵养。

次日,我绕着沙坡村小学走,仔细端详周围环境。沙坡村小学坐落在山腰,背后是鳞次栉比的山坡,山坡坐落着道道青色块状的草地,看样是地势加人工开凿,经过漫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山谷的热气在周围蒸腾,太阳悬挂在幽暗的树林上空,几束阳光悄悄射进树林。自然风光跟前,我的内心涌现出欢愉。

基础实施落后,我有真切的感受,但这样的环境适合读书创作。朋友啊朋友,你知道吗?我忽然生出“我要在这里生活,我要在这里创作,我要在这里扎根,我要在这里永远待下去”的冲动。在我陶醉在欢快的精神世界的时候,两个孩子从旁边的矮树丛,野兽那样迅猛跑出来,露出惊讶的大眼睛望了望我。我挤出微笑,他们看了看我,没招呼我说老师好,随即转身跑得远远的。我看着他们消失在小路拐角处,嘴里念道:“天真活泼,小动物那样野蛮。”

原有教师有限,往往承担多门课程,可这两学期五名支教老师平摊下来,自然舒适。我们是在秋季学期参加教学,每个支教老师要承担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在还在暑假末尾,每天是备课、做饭、还有运动。我个人的话,还有读书练笔。读书练笔,就像是技能那样,每天都需要修炼,天天努力。

38

这天,我给欧阳老师写邮件:

您好!许久不曾联系万分抱歉。我已习惯沙坡村小学的支教生活,很快进入秋季学期。此外,这段时间,我在拜读三岛由纪夫,他的文字很适合我阅读。我读书越多,越觉得人力有限,尽量寻找契合性情的文字,就像您当年跟我说的那样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推进自己,而不是重新从零开始。

您知道吗?清水老师不仅耐心训练他作文,还有计划地指导他读书。这位有心的老师把他导入平安王朝的文学世界。在那里,他获得了古典文学的教养。艺术修养要根植于传统文学的土壤,从古代先贤那里收获成长的养料。我认为,三岛由纪夫深得平安王朝古韵的熏陶与精髓,这让他才情与学识并举,他的文字清丽如水,他构造出来的故事浑然天成,极具有深湛的修辞学造诣以及具备足够的艺术美感。这启发了我,我希望以后的阅读可以走进古典文学的世界。

读书对作家持续性创作不可或缺。出色的作家,是出色的读者,亦是学识渊博的人。当然,您以前曾跟我说过,只是我没有用心,记得不是那么深刻。如今,我终于明白。我想起您,我的心中便充满感激,甚至能够引起对往昔的无限怀念!欧阳老师,您可以把《忧国》、《潮骚》、《金阁寺》找来看看。这些小说用写实的手法来反映客观的现实,企图透过现实或将自己从实现中驱向梦幻,来寻找超现实的美。那种美跟你的美同样可以给人带来欢愉。

此外,让我感慨万千的是,他拥有如此罕见的艺术造诣,却有着致命的性格缺陷:狂热的执拗,与极端膨胀的自我。矛盾的是,联想到自杀的作家。顾城吊颈自杀,海子卧轨自杀,老舍投湖自杀……海明威吞弹自杀,茨威格服毒自杀,川端康成吞煤气自杀……古今中外,以自杀结束生命的诗人作家屡见不鲜。他们为文学可以付出生命。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作家的个性越是强烈,越是能够挖掘出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进而通向人类幸福而完整的道路。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那些人又都活在自我的世界,本质上没有妥善处理与外在的关系。文学是大浪淘沙,文学家应该好死不如赖活。

美会凋零,美会衰退,美会枯竭……怎样留住美?死亡,死亡留住所有,虽然它终结所有。青春貌美的姑娘若在绝代芳华的年龄死亡,她的美留在瞬间。三岛的人生古典浪漫,本身是艺术的美。他在当时的日本文坛就是热点人物,宛如明星,导演、演员、编剧,还搞政治。可我认为,他全面出击的行为背后为的是他文学的流传。希望您不要觉得我的想法很奇怪: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看到他死后轰动全世界的情景,他为文学生,为文学死。

最后,引用小说《忧国》中的这段话结束。否则,没完没了的可能说不完:河川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何川,因为河川在不停息地流淌着,昨天还是何川的部分今天就已经不再是。可是何川却永远存在,人们可以用手指指着它,却无法为它下定义。(我给您写的邮件变成读书笔记,真是抱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