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柒拾陆回:闻强敌蜂拥而至,点三军声势震天(下)77(1 / 2)

就在三军将士整戈待战之时,永乐大帝朱棣也已手持檄文,来至了点将台中央。

而当世朝臣,无不拜伏于地,静待皇帝圣言。

朱棣手捧檄文,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明将士,心中终于兴起了战意,暗道:父皇,你不愿让儿臣去做皇帝,但如今大明朝已然覆灭,儿臣再夺了天下,可不是从你手中接过的!

朱棣心中激昂,而台下的百姓更是激动无比,这建奴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之下,不知祸害了北方百姓多少次。

如今多尔衮率清兵南下,大有入主中原动向,大明军民自然愤慨。要说李自成来做皇帝也就罢了,但那建奴不过是大明奴隶之辈,岂敢发兵?

这些大明百姓对于建奴,早已是恨入骨髓,以往没有实力北伐也就罢了,如今的永乐皇帝朱棣,也终于让这些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都纷纷面怀激昂的看着朱棣。

朱棣心中暗想之下,手中却不停息,当即摊开姚广孝手书的《讨贼檄文》高声诵读道: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满洲建奴,本为我朝奴隶,然欺君罔上、画地为王,竟有侵吞四海之意。

山西李贼,本是我朝旧吏,然霍乱四方,至于天下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岂能不平?

自朕驾崩,中原糜烂,建奴以区区奴隶之身、李贼以流寇盗匪之辈,竟有入主中国之意。

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故天复朕命,实乃平灭动乱而来。

满洲建奴,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废长立幼、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满清自来有这个规矩)

李贼流寇,不奉天命,妄自起兵,所以动乱天下、至于中原颓靡,百姓失地,从为流寇,造乱四方,其于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之礼,动乱世间。

大明延绵数代,天运循环,眼见颓靡之时,上天感天命不归,所以降生圣人,实为驱除建奴,扫平流寇,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朕本太祖之子,先太宗文皇帝,因天下大乱,故而复生于此,所以退流寇百里,又斩李岩、田见秀等辈,如今收复顺天,再兴大明。

自今日起,天下复元永乐,续年甲辰(永乐二十二年),接以皇统。

见我大明百姓,久无所主,深用疚心。

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建奴、西平流寇,拯生民于涂炭,复大明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从古至今,讲究出师有名,而朱棣的身份,也需要正名,所以姚广孝才手书此文,代宋濂之笔,号太祖之威。

所以朱棣读罢檄文之后,那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是奉天子之宝,以正朱棣皇统之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