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腊祭47(1 / 2)

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风俗通·礼典》

南郑城外,乡野间。一条由村民们汇聚而成的“长龙”正在游动,其间不时有锣鼓传出,其声穿林。从远处看,民众皆闻鼓点而动,似载歌载舞而又非似;到近处观,众人皆头戴装饰、身着彩衣,或持棍棒或挥动彩旗。

路旁一位身着右衽交领、宽袍大袖的中年男子饶有兴趣的观望着眼前的一幕。在其右侧身旁站着一位妙龄女子,小女子身着直衿直裾、素纱深衣,手持彩串喜笑颜开。

“汉中境内,今日腊祭,是否俱是如此这般景象?”中年男子转过头看向左侧身旁。

忙里偷闲的富态道人亦是乐呵呵的感受着热闹的氛围,此时赶忙回过神来说道:“回师叔,不敢言满,理应几乎如此。”

“中原之地受战火影响,百姓几多辛苦,食不果腹、流离失所。而汉中之地,却能民夷安乐。张公祺之功绩,张角远不如矣。”中年男子感慨万分。

“师叔谬赞了。我所行之举只不过是占了些地利与人和罢了,此间安定非我一人之功。”张鲁急忙回应,“汉室衰微、天子荒政,又有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致使民不聊生。师叔此前举大义而起,打击豪强门阀,为我辈谋求一线生机。汉中土地昔年亦是掌握于大族手中,尔后全因师叔的义举,鲁这才趁势压制了本地的世族。”

“不必自谦,汉中民生安居乐业乃是事实。”中年男子正是昔年名动天下的大贤良师。

今日腊祭,民众所戴装饰叫做“人胜”,所做之事称为“驱傩”。秀才师兄闲来无事,带着闺女来乡间凑个热闹。而张鲁则是带人巡查周围村落,刚好遇见。

……

离开雒阳古城的张良,本来想着换个路线,绕道途径长安,再转入传闻中那处引人争论的“子午道”一览风景。奈何考虑到如今长安城也已经落入董卓的西凉军之手,只怕不会太平,况且“子午道”的路况未知,或有风险。于是乎,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选择来时的那条路,南下过武关后再向西行。

“公子,今日腊祭,我们要进城凑个热闹吗?”赶车的阿三转头对着身后问道。

“我们这是到哪里了?”车厢里传出迷迷糊糊的声音,一听就是刚睡醒。

“西城。”

“已经到汉中境内了啊!”张良若有所思,“那就进城找家酒楼犒劳一顿,这都餐风露宿了大半路了。”

“好嘞。”阿三的嘴角疯狂上扬,语气中充满了高兴。

一路上话最多的就属阿三,然后才是阿大。至于阿二,基本不会主动说话。也不知张鲁是怎么找来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同胞兄弟的。

雒阳城内,名义上由官家领头的腊月祭礼也在如期举行,不同于往年的“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那种气氛,因为董卓的缘故,朝臣们是异常的拘谨与小心,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自从荀爽入京后,董卓大喜过望,直接官拜光禄勋。就任三日之后,升任司空,直接位列台司。这是继大儒蔡邕之后,被飞速提拔官衔的第二例,而且比前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了,荀慈明当之无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