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接风、作别45(1 / 2)

一盏一盏大红的灯笼与鲜丽的飘缎,在达官贵人们的府邸显现,或在门头、或在檐口、庭院里的景观绿树上。

富人商贾自然是不敢过于张扬的,毕竟如今雒阳城真正的话事人一直没有停止搜刮民财的意思。

天街上大商铺子众多,小贩摊子遍地,或许是要更加热闹一些。然而城内的大街小巷,红纸窗花满目,剪纸绸带横空,亦是一种热闹景象。

最是一年春好处。

年关将至,宫内宫外,城内城外,关内关外,民生所在之地大抵皆是如此。

太尉府

杨修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出门与友同游了,此刻他正坐在自己的书案前,桌上放着一篇文章,准确来说是半篇。

杨彪为了挫挫自己儿子的傲气,在那日聚会的第二天晚上,便将张良的半篇《洛神赋》“甩到了杨修的脸上”。当然了,杨修拿到的只是一份副本。如今这半篇《洛神赋》已经文人墨客之间传开,副本多如牛毛。

做为孤品的正本,自然是被王侍中带回家珍藏了。张良对此没有意见,毕竟那本来就是王盖的笔记。至于流传出去的那些副本,乃至副本的副本,自然都是王司徒的手笔。

虽然别人不知道,但是张良自己是有数的,他只想做一位安静的“文抄公”。

只可惜,太尉、司徒以及蔡大儒都是一致认为此等文章不该人为埋没,应当彰显于世间。

杨修属实是被这半篇文章惊艳到了,只是当他知道该篇乃是出自张良的时候,瞬间就淡定不起来了。

汉中张家偏房子弟,在杨修眼中与庶民无异,可偏偏这位自己未曾正眼相看的人,却写出了可能自己这辈子也无法超越的文章。

这难道就是父亲一直以来都很赏识他的原因?杨修如此想着。

……

贾诩自从上次随同李儒进了洛阳城内,就没有再复归城外大营了。比起枯燥无味的军旅生活,自然还是城内街坊烟火气更有味道。于是乎,他近日里暂居李儒府邸,平日无事四处散心。

一碟花生在前、一盘羊肉在侧、一壶新酒在手,一条街景入眸。贾文和独坐酒家二楼,真是好不自在。为什么是独坐呢?因为李儒没空。

隔壁不远处,不是临桌却是很近。两三个文人世子正在煮酒论文,谈天说地之后,自然就聊起了当下最火热的话题——半篇《洛神赋》。

“据说那位张郎中来自汉中郡下,年中入京许久有幸拜入蔡大儒门下……”

“我辈当远游,我若能饱览山川异域,想来也能成就佳赋。诸君孰愿与我同行?”

“父母在,不远游。”

“先不说远游了。以我观之,这半赋文章,句句表达了对神女的爱慕之心。我好奇的是,张郎中心中的神女会是谁呢?”

“莫不是那位蔡二小姐?”

“很有可能。张郎中既然是蔡大儒的学生,与那位二小姐自然朝夕相处,难免日久生情,但碍于身份与世俗,心苦而又无处说道,只得暗压相思,遂以成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