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仲夏里的一把火(1 / 2)

(凡战,若敌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百战奇略》)

少年郎张良从西城出,向东狂奔而逃,一路上餐风宿露,已近月余。昔日里俊俏模样,如今早已与流民别无二致。所幸如今的南阳郡境内,最不稀奇的便是流民,故而张良如今混在流民大军中,受着黄巾军的些许接济,倒也还不至于饿着。非是张良不努力,往日在汉中郡的山野间,张良尚可取水猎食,到了这南阳郡后,战火纷乱,硝烟四起,郡下已无一片安宁之地。

“听说了嘛,朝廷的鹰犬轮番输了好几场。咱们大渠帅真是厉害……”

“可不是嘛,要不怎么说咱们大渠帅威武呢?”

“何曼、何仪二位将军也很勇猛……”

“可惜张渠帅正在驻守宛城,真想看看张渠帅杀敌的英姿。”

“哈哈……会有的……”

混在流民中的张良,聚精会神地听着路过的黄巾军士兵的闲聊,从那断断续续的信息中总算统合出了一部分信息。

朝廷派遣左右中郎将皇甫嵩、朱儁率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共计四万人,约莫在半月前现右中郎将朱儁率先头部队先行抵达颍川,与黄巾渠帅波才部激战几场,只因汉军人少,黄巾军人多势众,故而场场皆败。等到左中郎将皇甫嵩抵达时,这才合兵一处,驻守于长社,共同抵御黄巾大军的围攻之势。

张良默默地盘算着,然后暗自直呼好家伙,这么一看,故事的结局不需要任何说明了啊。长社啊,你们的大渠帅就快要威武得大败而归了。噫,这或许是我混进黄巾大军的好机会也说不定。

长社城内

昔日长社城的低矮城墙,如今已是又加高了一丈。城墙之上,五十步一岗,百步一哨。遥遥可见不远处驻扎的黄巾大营,守城士兵丝毫不敢懈怠,纷纷聚精会神地盯着黄巾军大营方向的动静。

“皇甫将军,如今之局面皆因我部先锋轻敌,接战不利所致,如今敌众我寡,我军军心涣散,不如弃城而走,重整旗鼓,再做打算?”右中郎将朱儁先是一番罪己,后又提出一番己见。

“朱将军,无需自责,以数千军遭遇黄巾贼数万之众,虽大败,但主力仍存,已然实属不易。”左中郎将皇甫嵩对朱儁略作安抚,给予了后者足够的肯定。“你麾下佐军司马孙文台部士气仍在,可堪大用。朱将军心气未减,难道不想与那黄巾贼子一较高下,分出个胜负吗?”

“多谢皇甫将军……”朱儁听后,心情瞬间晴朗起来,犹如拨云见日一般。

“前日,我已传信回京都,请朝中委派增援部队,以解当下困局。方才城头一观黄巾贼军军势,我有一计,可破贼军。”

“哦?愿闻其详。”

“正所谓,兵有奇变,不在众寡。如今黄巾贼军依草结营……”

长社城外

黄巾军渠帅波才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传令大军将长社城四面八方围得水泄不通。大抵也是因为没有人读过兵书,简易的军帐错落在长社城外山林草木葱郁之间,又好像是为了防止汉军突围时能够及时支援,军帐与军帐之间相距甚近。

黄巾士兵几乎全是流民出身,饱受大汉贵族大户阶级压迫,如今信奉“太平道”,跟随大贤良师起义,一路上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烧杀抢掠,无一例外。拿得走的,就搬运一空;拿不走的,就付之一炬;当然了,他们所迫害的对象,皆是些地主大户。尚能维持生计的普通民众们,他们是秋毫不犯的。

苦命人又怎会为难苦命人。

“大渠帅,好厉害啊。咱们把这小城一围,城里那四万汉军,用不了多久就没吃没喝了,到时候我们再打进去就不用白白牺牲那么多兄弟了……来来,兄弟们敬大渠帅一杯……”一名黄巾副将一边咬了一口刚烤熟的兔肉,一边招呼身边的同胞。

“对对,我等一起敬大渠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