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31(1 / 1)

三十三

副支书带一位村干部到学校找几位老师帮填表格,看着放学了却还有不小的遗留。平日两人没在学校吃过饭,让房卓俨感觉与两人间有一种莫名的距离。再三邀请两人到“如家”吃碗烩面。

副支书年龄较大,看房卓俨言辞恳切,推脱不过说:“就一碗烩面。”

“按你说的办!”

房卓俨给刘青使了个眼色。刘青先到“如家”报饭,房卓俨与两人随后到“如家”。几人小房间坐好,上来四个菜。

“按你们的标准,四菜一汤,当然汤里加点烩面!”

“房校长,你这就不对了嘛。我们犯规拒了。”

副支书一脸嗔怪。

“我们知道学校艰难,怎能给你们增加负担。再说,支书对我们有约定,不能在学校吃饭。为此,支书还对我们讲了他当年做民办教师的苦楚。”

“老哥,您多想了。村委对学校的支持群众有目共睹,学校虽然拮据但绝不是杨白劳。一顿饭还是管的起的。人都是跟昨天比,不跟别人比。老板们的豪气咱比不上,老师们的热情还是有的。旧时候说穷不过学生,吝啬不过老师,都是过去式了。对教育的重视已是国家层面,后续的物质保证会让老师们找到幸福感的。”

“你这个说法新鲜!以往的校长在村里就是哭穷,桌椅板凳缺个榫都要给支书汇报。”

“老哥,以前校长那是想让村委重视,没有你们的鼎力相助,学校什么事也做不成。”

“不敢当,教师都是国家人员,俺们这土包子帮不了多少忙!”

“老哥,其实吧,以前老师们的待遇就是停留在口号上,工资低说好听点就图个国家干部的名头。吃的、穿的、人情世故就指望那点工资,过日子天天做减法,你说不抠能成吗?”

房卓俨顿了一下,“打个比方,老师们到商场,人家张口就来句,你是老师吧。一脸的鄙夷,叫谁谁心里爽。以前我有种感觉,有一种敏感,叫缺钱,有一种胆量,叫兜里缺货没底气。才上班那几年出入门店总带一种英雄气短的心虚,特别在高档门店里,总觉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里看出了酸气。原本讲台上大讲理想前途的傲娇瞬间就被秒杀。苦哈哈的日子惯了,站人前总显得底气不足。正如有人说大街上瞭一眼谁是教师一抓一个准。我从不以教师身份而觉得怎样,但心里那种被人戴有色眼镜瞟过来的眼神叫人不舒服。对于钱,我没有多挣的欲望,我还是崇尚重义轻财,一个教师哪里能张口闭口谈钱。”

“房校长说得有道理,社会上很多人把钱看得很重,还越来越赶时兴了?当然你的看法也扭转了我们对教师的一些看法。”

“再者说,现在有大型商超顾客可以自选商品,不像以前买个东西得看服务员硬邦邦的脸色。我的印象里服务员差不多都是见钱眼开,见米下锅的主儿。”

难怪房卓俨大放厥词,钱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守着钱过日子的惯性思维逐渐被借钱办事儿的思路所代替。在房卓俨的思想里,工作做好,有饭吃饱就行。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对得起良心就是最大的幸福。自古以来哪有教师发家的。直到有一天,周围同事、朋友不断地怂恿下,房卓俨守陋室,独善其身的想法有所松动。房卓俨揣摸着炒股,打听一圈,发现操作难度太大放弃了;同事中有参与直销的人员,但直销对卖货的时间有要求而且需要先买货,不太稳当;卖保险的上门介绍买卖保险的好处,房卓俨觉得自己嘴巴子笨,极不适合;算来算去只能吃点银行利息。意外发财计划就像房卓俨激动时买的彩票让他伤心欲绝,绝了念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