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出世12(2 / 2)

否塞未能交上下,

何日亨通变爻象。

不图廊庙为三公,

安得林泉三百丈。

居士身穷志不穷,

庸人非异是所同。

笔头解作万言策,

人皆笑我劳无功。

流落遐荒淹岁月,

赢得飘萧双鬓雪。

谋生太拙君勿哧,

不如嗣宋学锻铁。

在这首诗是一二一九年写的,是归顺成吉思汗后几年后写的诗,诗中还是说自己的一个居士,诗里坐实了他会周易,懂得天道的预测,有自己的大抱负,他还写过书生最爱的绝招万言策。

满篇诗都是渴求展示才华的呐喊,根本没有要为国(不是大辽,也没有大金)雪耻的意思,其实他那个时候就二十八九岁,可是他在诗中写了,他愁的双鬓发白了。

这两个历史伟人之间的较量,一个是千古一帝和一个是千古圣人,最后还是成吉思汗赢了。

因为耶律楚材的诗歌中说的到这一点了,不是成吉思汗求他,而是他求成吉思汗建功立业。而这时候耶律楚才的功业已经不是要位列三公的政治理想。

他眼里不再有契丹人,女真人,汉人和蒙古人的政治立场的分别心,而是要广施仁义救济天下的苍生,抛弃了忠义思想的他忧心的是天下大道,这个道就是指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的轮回和繁衍。

他处的时代,蒙古,西辽,西夏,南宋,金朝和其他的蕃坦小国政权之间的拉锯战引发的战争,让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尸横遍野,文明沦丧。

下面这首诗就是他跟随成吉思汗后的政治生涯出世的宣言。

囊时缶破蕃坦重,

泽民济世学英雄。

学术忠义两无用,

道之将丧予忧惶。

有意攀龙不得上,

徒劳牙角拔犀象。

维思仁义济苍生,

岂为珍馐列方丈。

在耶律楚才带着希望抱负在中都城外,植被葱茅的报恩寺苦修苦等的时候,刘忠禄已经带着宝音驾驶着一队货船沿着隋朝修的大运河出发了。

成吉思汗让通晓各种语言和汉族文化的刘忠禄带队,陪着他选出来的第一梯队的蒙古贵族的使臣代表必勒格,带着和南宋分金的地图前去临安见南宋的皇帝。

这次成吉思汗的安排是有很多用意的。

首先在尝试瓦解南宋和金之间的唇亡齿寒的而产生的联合关系,虽然很多人都会看到这一点,但是成吉思汗是从蒙古各个部落中合纵连横杀出来的帝王,他最知道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的协议都可以背叛,现在他就是要派人去南宋挑开这个筋。

因为他以前最厌恶给金朝年年要缴纳岁贡,现在给金朝每年进贡岁币的南宋,一定有着和他过去一样的痛。

他故意派人去到南宋的朝廷宣传他攻陷了金朝首都的胜利,就是显示了金朝的衰败,这个胜利他不亲自宣传,隔着金朝的南宋皇帝能尽快的知道吗?

知道了金朝的软弱,被金朝欺负了几十年的南宋会不会改变对金朝的态度呢?

那绝对是有可能的,这就是打猎合围猎物的战术战略。

都说名花有主都可以松土,何况是与金朝有着靖康之耻的南宋。

其次这次让近侍刘忠禄去也是打探南宋的情况,是听说南宋一带是水路很多的地方,那些地理环境,对于北方干旱的马上名族非常的陌生,所以他让刘忠禄去的时候走水路摸一下运河一带,返程的时候让使臣直接从运河返回中都,让熟悉汉族风俗有汉人脸的刘忠禄带着宝音走一段陆地的道路。

带着宝音有着父女身份的掩护,路上也好活动,同时可以让宝音把沿路的风情见闻都用笔给画下来。

其实可以猜的出这次南下分金连宋之行,蒙古使者对南下之路收集的信息汇总后,是让成吉思汗放弃先攻打南宋转而开拓西域和欧洲的原因之一。

那时候的隋朝大运河,是可以从中都城的北门出发的,因为金朝为了运粮方便,在中都城的北面开了一条闸河,下至通州接白河。

这个河水是引卢沟桥水为水源,地势又比通州高出很多,随着雨季的到来河水会暴涨暴落,常常给附近人民带来水灾。

刘忠禄他们离开的时候还好是五月中下旬,雨量没有那么大,货船行驶的还算平稳。

就是这样,不熟悉水性的蒙古使者和随从都开始晕船,包括宝音,上船不久,整个人就失去了活力,胃里翻江倒海的都吐干净了,脱干净蓝色的小脸看起来变得蜡黄。

最后刘忠禄不得不给宝音和蒙古使臣他们一干人等扎针和敷药后才好转。

按照剧本,坐在第二艘船上的中等个四十多岁蒙古使臣必勒格时不时的要求停船,他坐在船头看着水就是不舒服,就想骑马可是没办法的耍赖。

刘忠禄好说歹说的和他周旋给他扎针施药,一看他们的船队连通州都没有到,该如何是好。

这样子磨磨蹭蹭的在运河上行驶,随着越接近金朝的地界,河面上越复杂混乱。

像运河的港口魏州属于河北,虽然是蒙古人扫荡了河北地区的城池,但是蒙古军一撤,金朝任命的民间的接受力量的义军首领,苗道润手下就来接管收复失地,包括河流码头。

果然刘忠禄他们一行出了河北地区的魏州码头,接近金朝的地界河南地区的板渚时候,金朝的水上营运司就有船拦截过往从北面来的商船。

自然蒙古脸的必勒格被金朝海关拦截,只有刘忠禄的带着的宝音这条船,说是做南北药材生意的金朝商人,同时给当差的衙役一箱鹿茸后被放行。

这些都是事先推演的剧本之一,万一蒙古国的使者被抓就是假饵,必勒格被拦截后不会吐出刘忠禄的信息,刘忠禄带着的宝音继续南下才是真饵,那些木华黎安排的各种商贩暗桩都是各走各的,互相之间没有任何连系。

在金朝做过官的刘忠禄知道金朝官吏的做派,他和宝音各自换上金朝的服饰后,开始朝着南宋的地界驶过去,别看金朝和南宋经常打仗,可是金朝和南宋之间的贸易受双方朝廷鼓励和保护的。

那些河道金兵看到刘忠禄确实是拉着药材和颜料粉后,带着女儿妥妥的商人味道,一路上对他都没有任何的怀疑,十几天后让刘忠禄很顺利的沿着运河而下,一直来到了金朝和南宋商人聚集的最大的商品交易榷场泗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