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8(2 / 2)

如今读书人最大的痛苦是不能明明德。

而取代之以虚伪歪曲之谬论。实在误国误民而已。

我何以能为之正名呢。

不过是说从来。

这些都是从《船山遗书》中想到的,因为看到其中言行风骨吧。

不去辩论是非对错,此生不过是潇洒恣意,凭心而为而已。

早上买了两个肉包子。

背着书包。因为下午要回家。

早上倒是没什么事情。

因为一些负责的,需要一点知识的,我都没去学。早上很空。

人生之不能行也,强行之。必为所祸也。因其思想相攻,两败俱伤也。

古人有一点,学问不怕多,尽力而已。言行不怕谦虚,常常如此。

我准备早上的是看完三个,那么我下午回来,等于说是晚上,也准备看个一卦好了。

其余则是或多或少,随兴趣能力而定了。

不过如此而已。

不知怎么,我说到不能说了,我就会停止了。还要说一句,算了不说了。

忽然,思绪就被夹断了。

或许思想不会停止,但是我们的情感这些是会停止的。

很多专门事功于此的人,都会被此所累。不自然。都会被问住,说道,做此事为何,做了之后做什么。

正是忽然梦醒之象。顿时便茫茫然无所依止了。

当此之时,正是困倒人也。

又是何为。

只待自问,不急于一时给出答案。且问清楚了。再回答。

因此,一件事功。又从何处去找本来。

因时而起,因时而落。

吃了两包子。

包子还好,比昨天的那个素包好点。

本来也没什么好说,我却来一说。

本来让我说的那个原因,现在变得自己不知道的原因,日用不查却有的存在。

本来就不可能事事明了。

总要有个形态,是自作聪明。

心欲形,则运用受阻。

吃完包子。

看到我拿着包,我和他说,我明天回武义。他又问,我说回宣平。

我想问,自古以来,学问道理是否是等而下之。传自贤人,传于庸……

如此而已吗。

还说了,宣平有什么地方,就是莲子吧,或者玉饺,或者馄饨之类。

然后出去。

我想着一个月回去一次,一次两天这样吧。

现在想想这么来回走,其实挺劳累自己的。麻烦自己也麻烦他人。

还要调,把一天并到另一边去。

这个还要看机会的。

毕竟我还没做到。

坐车前先别喝水。

中午吃饭,吃的东西还行。

我觉得还行。

吃完坐了十几分钟就出来干活。

确实如此,这样的技术活,还不是我能做多少的。还有其中的变量,不是就只要学了就会。还会错。

学了会有差错在里面。

然后我就只知道,吹了,加油,加水。然后是复位这些。

其他的倒是没什么了。

下午便热了。

我喝了好几次水。

这个其中要自己学会休息,工作。

难的,不必去学,简单的,要学好,这是我觉得实习期间的,要点。

其实,我来这里是什么都不会的,所以我也奇怪,我并不是来干活的,更像是打打下手外就是学习。

显然我更喜欢学习去,而不是无聊的看别人做什么。如果让我帮忙,我当然可以,只是我不喜欢就这么站着……

返回